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每一幢楼宇都是一个“垂直社区”,如何在这种新型社区中搞好“邻里关系”?青岛市市南区落地运行17处特色楼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各级各类营商环境会客厅31处,搭建楼宇自治平台,聚焦组织共建、服务共链、发展共赢,推动辖区楼宇集聚成势、融合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组织共建 建强楼宇发展“主心骨”
市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赵爱萍介绍,市南区统筹协调企业党组织800余个,团结凝聚企业党员1.2万余人,实现了全区35座重点楼宇党委全覆盖,让企业和职工来了就能找到组织、找到家。
市南区持续夯实楼宇党群服务阵地。香港中路街道创新推出“锋领驿站”党群服务阵地品牌,开展“午间一小时”服务模式,因楼制宜定制服务板块;湛山街道打造“红色驿家”党建品牌,举办“海天OCEAN LIFE”“万象YEAH市创意集市”等时尚活动,吸引超过300名新媒体达人打卡;金湖路街道依托“新100夜校”,开展“带上Ai去创业”系列沙龙等70余场活动,满足楼宇内企业员工的需求。
“虽然之前都在一栋楼里共同办公,但谁也不认识谁。现在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大家熟悉了,工作开展也顺畅了。”香港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文基说。
截至目前,市南区有效汇集各方资源,盘活上万平方米楼内外公共空间资源,擦亮“红色驿家”“锋领驿站”等楼宇党建品牌,惠及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逾3万人。
服务共链 当好为企解忧“店小二”
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市南区梳理形成动态更新的问题、资源、供需“三张清单”。根据清单内容,联合金融、法律、税务等行业部门,为楼宇推出帮办代办、金融服务、法律咨询、人才赋能等59项服务,辐射到楼宇企业、员工、商圈经营户、消费者和相关主体,做到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楼龄近30年的金光大厦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经营粗放等问题,业主渴望更新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在收集到楼宇企业的需求后,市南区协同金融机构推出“楼宇更新贷”等融资方案,缓解楼宇改造资金筹集难问题。“我们的楼体墙面改造亟需500万元资金,想要申请银行贷款和政策补贴,可担保资金有限又不熟悉政策。与政府部门的洽谈,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补贴政策,还有了配套资金方案,我们对楼宇改造信心倍增。”金光大厦物业经理表示。
自“三张清单”机制建立以来,市南区共收集发展需求清单4000余条、意见建议清单700余条,有效解决各类问题40余件,盘活银海大世界等闲置商业载体空间超12万平方米,新培育华润中心等10座产业特色楼宇。
发展共赢 释放基层治理“新活力”
每到中午用餐时间,香港中路街道丰合广场的职工食堂就格外热闹,楼宇内的工作者纷纷来这里用餐,这处职工食堂便是楼宇自治平台“议”出来的成果。“现在,员工午饭基本只能吃外卖,能不能有更丰富的就餐选择?”丰合广场的一家企业向楼委会提出了解决员工就餐的诉求。在当月的楼委会例会上,楼委会和物业达成共识,腾挪改造地下近10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建成职工食堂,有效解决了职工午间用餐难题。
为了让楼宇治理获得更强劲的内在源动力,市南区聚焦“楼宇党建+社区治理”,推行社区与楼宇企业双向进入、交叉服务的模式,加强社区与楼宇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海天中心这座楼上企业不少,资源也有很多,但是有很多企业党组织不隶属于社区,平常沟通比较困难,我们就想借助楼宇党建突破这个难题,真正把企业党组织、物业企业、社区统起来,推动楼社互通融合。”湛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斌介绍,湛山社区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集中入驻“楼社邻聚力会客厅”,为楼宇提供家政保洁、午餐定制、家医上门等17项服务。同时,持续推动楼宇企业走出写字楼,融入社区治理大局,先后有57家楼宇企业参与社区基金捐赠活动,捐赠善款超22万元,13支楼宇企业党员团员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金融反诈、司法义诊、健康义诊等300余场惠民活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通讯员 蓝子君)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