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本报4月28日讯 自即日起,由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青岛日报主办的“推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走深走实”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通过“党报搭桥、机构应答、监管推进”的模式,让更多小微企业融资诉求被看到,被听到,有呼应,提升青岛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以好“钱景”助力小微企业奔向好“前景”,营造友好型小微企业融资生态。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去年10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简称“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半年来,这项机制在青岛加速从“纸面”落到“地面”,截至4月中旬,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21.2万户,发放贷款6.57万户、金额1784.5亿元,居全省首位。
但银企信息不对称让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诸多难点、堵点和痛点。为此,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青岛日报主办“推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走深走实”活动,多举措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隐性壁垒,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活动期间,青岛日报将广泛宣传青岛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在推进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成为众多正受融资困扰的小微企业可资借鉴的“样本”,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新的机遇。
青岛日报党报热线0532-82863300和观海新闻“直通12345”平台还将开设“小微企业融资专区”,以“有融资需求,打党报热线”为主题,广泛征求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难题,青岛日报对企业提报的融资需求分类整理后转交给青岛金融监管局,由青岛金融监管局发放到相关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关于融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不能满足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青岛日报记者将全程跟踪采访并报道。
“通过‘党报搭桥、机构应答、监管推进’的合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在青岛走深走实,有效促进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提升。”青岛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