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资本+链式”,闯出招商引资“新范式”

市南区以深化“四位一体”资本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核心打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资本+链式”,闯出招商引资“新范式”

暮春时节,浮山湾畔,资本与产业共振,碰撞出新的火花。

4月3日,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在青岛再落一子——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计划上半年在山东建成35座重型卡车换电站。半个月之前,时代电服(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完成注册,未来两年将在青投资10亿元,建成换电站100座,搭建起新能源乘用车换电网络。

这两个新能源领域的优质项目落地,奏响首季“奋进曲”……市南区正以深化“四位一体”资本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的核心打法,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全生产要素保障的创新范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市南区前海一线商务楼宇吸引众多总部企业入驻。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今年一季度,市南区共招引落地优质项目46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33个,抖音巨量引擎、世界500强欧力士资管板块、山东英轩捷信投资等一批带动能力强、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好项目纷至沓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仅占全市2.7‰的土地上,市南区锚定总部经济持续发力,通过数字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时尚消费等六大主导产业提质升级“锻长板”,绿色能源、生命健康、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一批未来产业谋划发力“铸新板”,探索出一条主城区突破空间约束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有效路径。

一批“好项目”落地

作为青岛最早的金融集聚区,市南区金融机构集聚、产业生态完善,金融产业规模和贡献度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多个金融领域的“明星项目”接连落地市南区,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3月19日,青岛英轩捷信投资有限公司在市南区注册成立,该公司由山东英轩集团投资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后续拟作为核心投资主体,全面主导集团各类项目投资;

3月25日,世界500强欧力士集团直接控股的产投公司——欧力士(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落地市南区,注册资本10亿元,主要从事投资等综合性金融业务;

3月31日,澳柯玛产投公司落地市南区,将开展集团内部资产管理及其产业上下游企业投资业务。至此,青岛家电品牌“三巨头”海尔、海信、澳柯玛均在市南区完成金融板块业务布局。其中,海信集团在市南区设立CVC产业投资机构亿洋创投,已组建规模12.5亿元的两支基金,精准投向高科技产业。

在创投“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南区还在靶向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抖音集团一级子公司巨量引擎落地,将对全市广告业形成显著拉动作用;引进山东民营养殖规模第一的嘉大农业,低空经济龙头亿航智能投资设立青翼航空项目,国内文旅投资运营全产业链平台——世纪金源投资打造“青岛十二里”影视文化街区……

围绕“1+6+1”主导+创新产业体系,市南区精准靶向招引,下大力气招引契合本地资源禀赋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重塑产业提质增效新优势。

资本驱动,链式招商

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拼税费、拼补贴的“内卷式”招商格局被打破,以国资基金等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吸引和培育新产业项目的资本招商模式成为趋势。

纵观国内,“投得好”的样本有很多——比如,合肥连续投对了蔚来、京东方等龙头项目,获得丰厚的回报,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常州通过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精准投资,投出了港股上市企业中创新航和产值过千亿元的理想汽车整车基地;深圳在政府基金引导下吸引了1766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入驻,基金总盘子达1.53万亿元,累计助推264家企业上市。

近年来,市南区发挥金融产业发展基础和集聚优势,运用“投行思维”理念,推进“招、创、投”融合,蹚出了“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的“四位一体”资本招商新路子,利用基金引领、债券资金、股权投资等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构建国资领投、创投跟投模式,提升对招引项目的投资合作能力。

创投风投机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附科创产业、实现资金集聚和投资专业化方面至关重要。“我们突出创投风投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独特作用,坚持‘四位一体’打法,2022年以来,机构和基金共引荐项目超120个、已落地50余个;通过股权投资等投资项目37个,共3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80亿元以上,推动主城区高质量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成效。”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党组书记张新介绍。

“过去招商是单兵作战,如今是聚链成势。我们也在不断升级打法,重点实施资本驱动下的链式招商,逐渐形成龙头带动、链条延伸、集群发展的招商新格局。”张新表示,比如,浪潮数据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大数据底座、数据资产服务等平台,推动数据要素企业集聚;某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落地后,已经带动多家投资机构和生态伙伴意向到市南区发展。

这种“资本+链式”融合招商的“葡萄串效应”正在显现:近三年来,市南区每年落地亿元项目100个以上,新纳统企业855家,实际利用外资11.26亿美元。今年,力争全年落地项目2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140个,继续保持招商引资强势效应。

风险投资的成功实践,让市南区越来越具有“风投气质”。当然,“风投城市”的评价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打开产业链看项目。围绕优势产业基础深耕细作,借助资本驱动链式招商,市南区正逐步打出产业招引“四两拨千斤”的拳法。

双向奔赴

招商引资,既是城市之间的一场“竞逐赛”,也是政企之间的一次“双向奔赴”。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招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必须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方法来打造高能级招商体系,才能突出重围、引得凤凰。市南区优化项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不仅开设“帮办代办”专窗,针对重点项目更是配备“一对一”的“暖南”项目管理师,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同时,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上遇到跨层级的审批“卡脖子”问题,通过“一项一策”“集中问诊”等个性化服务为审批全链条提速;对下成立“政务服务+”联盟,设立43个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将301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企业群众身边。

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区强化场景开放,通过“为项目找场景,为场景找项目”双向用力,关键场景向大项目倾斜,帮助项目实现落地即展业,尽快融入本地市场。在“场景机会”层面,定期汇总、发布区内各类政府采购订单、市场主体业务合作需求,以实打实的合作机会吸引项目方选择市南区。例如,浪潮数据落地后,市南区整合数据要素基础建设场景资源,助力其迅速拓展业务,一季度营收已突破5000万元。

引进来更要落得下,“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市南区着重梳理发布了五大方面128条招商要素,全方位保障项目落地需求。通过举办一季度楼宇开放日活动,发布《市南区50座重点楼宇“楼长制”包联清单》《市南区2025年30座楼宇更新盘活计划》《市南区楼宇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等系列文件,加快推进15座老旧楼宇更新改造,6座楼宇已开工,盘活银河大厦、海关总署培训基地等闲置载体7万平方米。

同时,市南区着力落实好政策、场景、资源、资金、载体、人才、数据等全要素保障,发布新一批人才住房项目,做好落地项目高层次人才教育、医疗等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落地项目迅速开工展业、升规纳统。

当城市竞争进入“拼创新”的新阶段,市南区的探索证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创新招商模式,在有限空间实现无限可能,重新定义中心城区的资源优势和价值坐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青岛日报2025年5月4日1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