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9日讯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进入夏季后,青岛常常沉浸在灿烂的阳光里,海滨城市的居民与阳光亲密接触。阳光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需要智慧相处的伙伴。近日,青岛疾控专家提醒,掌握阳光的“剂量美学”,让健康与美景常伴左右。
阳光本质是电磁波,主要含有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青岛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相当于每天有近7小时的“日光浴”时间,其中,紫外线这位“隐形访客”需要市民特别关注。
紫外线家族有三位成员:UVA(315-400nm)能穿透皮肤,是皮肤老化的元凶;UVB(280-315nm)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导致皮肤晒伤;UVC(200-280nm)基本被大气层阻隔,不会到达地面。UVA和UVB才是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青岛夏季正午紫外线指数可达8到10级,属于高强度辐射。而且青岛特有的海洋性气候也有着双面性,海面反射会使紫外线强度增加,而雾气又能散射部分紫外线,可以说青岛的阳光既温柔又暗藏锋芒。
适量阳光是天然的“营养师”。人体所需的90%维生素D由皮肤在阳光作用下合成,研究表明每天接受日光照射30分钟左右即可满足人体需求。但过量紫外线如同“隐形手术刀”,UVA直达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让青岛大嫚水嫩的皮肤悄悄起皱;UVB则在表皮层搞破坏,引发红斑、脱皮。更危险的是,紫外线可能修改皮肤细胞的“遗传密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紫外线列为1类致癌物。
专家提醒,防晒不是拒绝阳光,而是建立“光之结界”。物理防晒要像挑选海鲜般讲究:遮阳伞建议选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且日光紫外线UVA透射比平均值(T(UVA)AV)<5%的致密面料(注:标准规定当样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防晒衣认准GB/T18830-2009标准,墨镜要有UV400标识(UV400表示镜片能够阻挡波长≤400nm的紫外线,包括UVA、UVB及部分UVC)。这些数字就像海鲜市场的“新鲜指数”。
化学防晒霜要像调制青岛啤酒般精准:日常通勤选SPF8-12,PA+就可以,经常在户外可选SPF15-20,PA++的产品,如果去海滩游玩则可选SPF20-30,PA+++。
此外,涂抹要够“全面”,别忘了耳后、下巴这些“隐秘角落”,补涂要像喝啤酒般勤快,如果白天一直在户外或在海边游泳建议每隔1小时或出水后及时“续杯”。青岛特色防晒时刻表为每年5到9月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阳光较强,登山要戴宽檐帽,赶海穿长袖速干衣,啤酒节狂欢记得带防晒喷雾。特殊人群更需注意,儿童皮肤薄嫩应选物理防晒,驾驶员左侧车窗要贴防紫外线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