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驴友”荒山滑落15米卡在崖缝,搜救队耗时4小时顺利营救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7日讯  “驴友”从悬崖滑落被卡在崖缝之中,搜救队闻讯后迅速发出救援指令,集结队员携带救援装备上山营救。12月6日上午,一场无预警、无预案的应急拉动在崂山某荒山进行。

搜救犬确认行踪

搜救犬寻找“伤者”踪迹。

搜救犬带路寻找求助者。

6日上午8时许,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接到一“驴友”求助,称其早晨一人登崂山采药,从一处悬崖上滑落十余米后,卡在岩石缝隙中动弹不得,全身多处受伤,疼痛不已。搜救队对信息来源进行研判后迅速发出集结通知,32名队员及两只搜救犬从黄岛、城阳等地迅速响应向事发地集结。

根据“被困驴友”提供的信息,其早上6点将车停于崂山一村路边后顺河谷上山,期间途径几个废弃的采石场,一共走了大概两小时后发生的事故。搜救队初步计划先找到求救人员停车位置,再决定如何展开搜索。9:15,最先集结的搜救队员按照先期信息研判找到求救人员的车辆。根据车辆主驾下方遗留的嗅源,通过搜救犬展开广域痕迹追踪,同时依据求救人员后期发出的大概位置信息进行定位。最终在搜救犬带领下,顺利找到求救人员。

演练中锤炼技术

演练的悬崖落差50余米。

“伤者”卡在崖缝之中。

在崖缝中对“伤者”进行包扎。

搜救组队员使用双绳下降系统转移“伤员”。

“到达现场后,队员们才得知是一场应急拉动。但这时演练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告诉记者,早晨6点预设的伤员开始登山,徒步两小时后到达崂山某荒山野岭向搜救队发出“求救信息”。预设伤员“跌落”的位置在崖壁中间,距离崖顶15米左右,距离崖底大约50米,坡度80度。人员被找到后,医疗组队员首先对其进行检伤与处置,搜救组队员架设双绳下降系统转移伤员。整个营救过程耗时4个小时。

“此次演练完全贴近实际救援,参演的队员以第三梯队年轻队员为主,目的就是在演练中锤炼他们的技术。”李延照表示,演练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但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发现和纠正,才能促进年轻队员更快地成长。

从草根走向专业

记者了解到,青岛红十字搜救队是一支自发组成的民间草根救援力量。2008年11月18日晚上,7名无线电爱好者聚集在城阳一户居民家里,成立了一支以无线电技术为主的志愿救援团体。12年来,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专职化发展道路,团队现有队员181人,外围志愿者近千人,已成长为一支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救援团队,是政府应急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目前团队具备山岳、绳索、岸际、急流与洪水、山火、车辆事故处置、院前急救、公共安全潜水、建筑物坍塌等九类自然灾害救援能力。

“针对搜救队高难度、高风险、高效应急的特点,为使志愿者的行为符合团队的规范和理念,有效实施救援行动,我们构建了一整套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努力提升队员的专业技术水准。”李延照表示,他们经常组织集训和接近实战的演练,成就了队员扎实的技术功底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锻造了一支思想、作风、技能都过硬的志愿搜救队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滈)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