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4日讯 14日上午,青岛市职业院校“劳模工匠引领职教风采”展示活动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举行。此次活动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由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总工会、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青岛四方”)主办,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承办。青岛市各中职学校代表及师生代表等齐聚数控实训中心,共同见证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校企合作成果——低空智能轨道交通研发项目同时发布。
传承工匠精神,共绘职教蓝图
活动现场,青岛市教育局、中车青岛四方有关负责人分别致辞。2024年,青岛市各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深植学生心中,打造“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育新生态。在“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的示范引领下,教师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真实产品研发与技术攻关,持续吸收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实践经验反哺教学。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教师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科教融汇”的良性循环。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以《劳模工匠引领职教风采》为题做了工作汇报,回顾了学校自2016年与中车青岛四方合作以来,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历程。“宁允展大国工匠工作室”“李启士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里程碑。工作室通过真实项目研发、创新课程设计,助力师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培养出一批兼具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学生设计加工作品赠送环节,学生制作的精密零件和模型作品赢得了企业代表的高度赞誉。
校企协同创新,成果精彩纷呈
活动现场亮点频现。中车技能专家、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启士详细介绍了中车青岛四方与学校联合开发的“拉杆工装夹具”工装。牵引拉杆连接动车组车体与转向架,是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牵引制动力的关键部件,其加工精度至关重要。工装能实现牵引拉杆的快速装夹与准确定位,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误差,保证牵引拉杆两端端头孔的形位公差、尺寸偏差等符合要求,避免因定位不准确导致的产品超差。工装减少了装夹、定位和对刀等辅助时间,同时提高了加工参数,可实现多根牵引拉杆同时加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工装在提升高铁转向架生产效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强大的校企合作技术转化能力。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低空智能轨道交通研发项目的发布。大国工匠、中车首席研磨师、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大国工匠工作室主持人宁允展借助视频演示与模型展示,生动阐释了该项目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这一创新成果由工作室师生团队共同参与设计,并利用3D打印技术试制样件。低空智能轨道交通研发项目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低空智能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此次项目发布正是学校响应“双碳”目标、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工作室工匠团队与学校师生共同攻克了轻量化材料加工、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能、积累经验。项目标志着学校在智能装备研发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立足新起点,共赴新征程
此次活动展示了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与中车等大型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近距离聆听宁允展、李启士的成长故事,体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真切感受技能报国的荣耀。在“大国工匠”带领下,学校教师围绕企业产品提质、效能提升,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结合所教的专业,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进行成果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教融汇。他们结合高铁转向架生产,研发、加工完成了“拉杆工装夹具”,用于实际生产。参与“测力轮对加工难题的改善”等攻关项目,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在参与实际研发项目过程中提升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引领下,工作室创新设计教学项目,将科技创新思维、方法和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学生参与真实科研项目,从事图纸绘制、产品加工、数据整理等实践活动,形成了“基于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比如学生参与宁允展大师设计的“悬挂式低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利用3D打印试制轨道、车体等样件,取得初步成果。学校以工作室为纽带,为中车青岛四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学校的实训设备属于基础实训设备,同样型号的有多台,适合于开展培训和比赛。2023年12月学校成功为中车青岛四方转向架分厂开展了青年机加工训练营的培训与考核。(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