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围市场多元,青岛加快“智”造“出海”
今年前4个月青岛机电产品出口911.4亿元,同比增长11.9%,拉动出口增长6个百分点,在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实现稳步发展
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青岛机电产品出口911.4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出口总值的51.9%,拉动出口增长6个百分点。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企业“出海”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不容小觑。稳住外贸基本盘,机电产品分量尤其吃重。今年以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策略,不少青岛外贸企业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智”造开拓多元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为更多外贸企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借鉴思路。
快速响应新需求
最近,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金科技”)的生产线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工人正加紧组装344架出口英国的智能骑行台产品。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组装智能骑行台。
“骑行热”持续升温,小型健身房和共享健身房内的骑行设备需求量增大,迈金科技嗅出其中商机,及时创新调整产品设计,一款智能骑行台迅速成为出口“爆款”。
作为全球领先、国内排名第一的全配套智能骑行零部件制造商,迈金科技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为基础,覆盖智能健身软硬件产品,现有公开专利300余项,产品畅销欧美、亚洲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已形成“八大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服务”的产品生态。
“跨坐在智能骑行台上,用户可在游戏场景中体验模拟户外坡度、风阻、滚阻等真实体感,也可以体验专业训练和多人团队训练的模式。如果再加装智能化配套软件,类似单机游戏般的室内骑行将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感。”迈金科技战略负责人孔令琨介绍,公司最新发布的T500及QED电子变速套件等产品赢得了海外客户青睐,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订单量持续增长。在“爆款”产品的带动下,今年前4个月,公司出口额达94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3%,全年预计增速将超过60%。
坚持数字赋能
坚持数字赋能与技术创新,看似“慢功”,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里生存和发展,恰恰就是“应急”的底气。
“去年开始,公司实施全流程数智化改造,现在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3%,生产周期缩短了17%,成本降低了11%,企业产能提高了20%,今年前4个月公司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额也同比增长15%。”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瑞环境”)是专门从事腐蚀控制、水处理、气体处理领域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建用这样一组数据,印证了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双瑞环境已成功开发了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船用LNG供气系统等产品,并建设了覆盖全球30余个国家和百余个港口的服务网络,在全球高端船舶配套装备市场享有盛誉。近3年来,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引进涂装流水线、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促使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攀升。
积极拓展新市场
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的青岛“智”造产品还有精密仪器“小元件”。
这几天,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内,数十台机械组装机高效运转,正以微米级精度开展坐标测量机的组装作业,经过气浮间隙调整、垂直度装调、主机总装等工序,一批价值600万元的三坐标产品正在进行最后校准测试,准备发往东南亚。
海克斯康青岛双智赋能中心汇聚近200种行业领先产品及解决方案。
“今年虽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但是我们坚定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南美洲及其他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目前各类产品在手订单已经达到800余个。前4个月,公司出口额9500万元,同比增长36%。”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总监姜方旭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创新,持续加大技术投资,已累计获得4000余项有效专利,形成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先进的高端智能化测量仪器新产品,高精度坐标测量机、桥式坐标测量机、关节臂测量机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是因为企业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生产设备,优化高精度传感器制造、智能化算法,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精度与稳定性,才能靠“硬实力”赢得国外客户认可。
政府服务精准高效
这些企业都提到,能在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实现“突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青岛外贸一揽子政策给力,招数也够灵活。
如,通过技术升级,海关可以提前审核单证,传统的“繁琐通关”变为“无感贸易”,货物到港就能直接装船出口,效率高得像快递。
再如,像RCEP这样的自贸协定,海关、商务、司法等部门以及各区(市)政府正全覆盖开展“靶向”政策推介、合规管理引导以及原产地技术指导,打通促进企业充分享惠的“最后一公里”,大大节省了企业出口成本。
此外,企业开拓多元市场,还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贸易政策和准入要求的差异。“我们通过信息收集、法规研究,指导企业梳理主要出口国家准入要求和技术标准,严控性能质量、安全技术等指标。”青岛大港海关副关长孙鸿建表示,为助力创新产品跨越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海关为企业量身定制合规方案,同时,针对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让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迈向全球市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青岛组织开展外贸优品展销会、对接会,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外贸优品变身“国民爆款”
“我们公司生产的童装主要出口日本,工厂在即墨,可以感受下这款面料,很舒适,今天的价格也非常优惠。”在5月15日启幕的外贸优品青岛行暨第九届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品展上,青岛优珂家服饰有限公司的展台前站满了消费者,不时有经过的消费者被货架上展出的童装吸引,上前咨询服装的尺码与价格,挑中款式的消费者则迅速付款装袋,唯恐“手慢无”。
展会吸引近百家本土外贸企业、外向型制造企业和20余家采购企业参与。展会设置上也有“小巧思”——展销点设在正在举办的2025第二十四届青岛国际车展入口处,通过车展客流为外贸优品自然引流。
外贸优品青岛行暨第九届青岛市内外贸融合产品展展销现场。
本次展会只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推动内外贸融合的一个缩影。近期,外贸优品频频集中亮相商圈展会。作为外贸大市,青岛多措并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持续开展外贸优品展销会、对接会,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实现消费者和外贸企业的双赢。
外贸优品获国内市场认可
工艺精湛的家具饰品、琳琅满目的家纺服饰、品种多元的日化用品……展会现场,消费者争相抢购的外贸优品不在少数。
摸摸材质、比比价格,就知道这场展销活动的“质价比”。青岛祎嘉祎宏洋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家居服饰,主要出口欧美、南美、非洲等,合作一直比较稳定,近两年公司有意开发新市场。“不久前,我们参加了市商务局组织的外贸优品进机关单位的展销活动,带去现场的300余套家居服产品因质优价廉销售一空,给了我们打开国内市场的信心。”公司负责人周岩介绍,同类商品在欧洲的售价是几十欧元,但在展会上不到50元人民币。公司在展会上的销售主要是“试水”,看国内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
外贸企业与采购企业洽谈合作。
实际上,早在此以前,利群集团就已见证外贸优品转化为“国民爆款”的实力。利群商业集团采购总监李卫红介绍,从4月初开始,利群商业集团就积极接洽外贸企业,在走访中发现安丘一家有机生姜出口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于是迅速从该企业采购首批3吨产品,在商超开辟专门货架,设置专属活动标识。“因为该企业的生姜品质很高,短短几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向该企业分3批采购9吨产品。”李卫红介绍,不只生姜,来自台州的出口杯具和来自广州的出口厨具均在利群有不错的销量。
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推出“爆款”,一方面得益于外贸优品的过硬品质,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商贸企业的迅速响应。李卫红介绍,利群常规选品非常慎重,一般周期在两周左右,但感受到外贸企业的焦灼,采购团队暂停手头工作,全力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将选品上架的时间压缩近50%。李卫红表示,“一开始我们是抱着助企纾困的想法去的,没想到市场认可度这么高,实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截至目前,利群商超已上架超200款外贸优品。了解到许多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代工业务,没有独立品牌,利群集团还放开自有品牌的合作窗口。李卫红补充道:“我们旗下不仅有商超,还有酒店板块,如果时机合适,还会将外贸企业纳入自有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加大对企业的采购量,从销售助力转化为生产赋能。”
跳出“舒适圈”,把握国内市场机遇
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将跳出原有的“舒适圈”,主动把握国内市场机遇。
“过去我们一直在给美国客户代工,近期我们将重新调整生产线,增加面向国内市场的业务。”一位经营休闲零食出口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说。
跳出“舒适圈”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有决心,还要有耐心。周岩表示,开拓国内市场面临的不仅是是否打造自有品牌、布局哪类产品等大的决断,还涉及引流、回款等细碎的问题。
已经在内销市场摸索超10年的青岛美孚德食品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感触,不同于销售渠道的简单转换,国内市场需要在更精细的维度上进行打磨。美孚德生产的罐头制品主要销往德国,内销市场占比从最初的5%增加到近年来约20%的份额,产品在青岛地区已经进驻海信广场和永旺等中高端商超。公司销售经理于萍介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不断的摸索中抓住细分渠道,与头部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在销量上实现较大提升。“我们近期合作的一家企业拥有数十个社区团购资源,一次活动能卖出几千箱产品,而且在货款结算上没有账期,减轻了公司的资金成本。下一步,我们想多寻求一些这样的合作机会。”于萍表示。
针对市场转换的“过渡期”,不少企业提出希望政府精准搭桥。一家生产马具配件的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出,“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比较小众,能否帮助企业对接专业展会,以提高供需的适配性?”一家做外贸服饰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有来自日本的稳定订单,但希望能接触到一些灵活的小批量订单,在不影响原有生产节奏的基础上柔性释放淡季产能。”
面对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青岛也积极推出多项举措,包括启动“外贸优品青岛行”内外贸融合促消费活动,组织京东、天猫、抖音、盒马、利群等电商平台和零售企业与外贸企业对接,并开展外贸优品进商超、进机关、进展会等,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未来,市商务局还将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及服务优化,开拓新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稳经济、促消费注入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好品山东·鲁贸全球”中加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青举行发布
“出海宝”跨境专线,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15日上午,“好品山东·鲁贸全球”中加经贸合作(青岛)推介会在市北区馆陶路34号新金融产业园举行,中加政商界精英、商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百余人参会,共探合作机遇,共绘发展蓝图。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中加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潜力。加拿大和青岛资源优势互补,尤其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与阿尔伯塔省,以丰富的资源禀赋、创新的产业生态成为中国企业“掘金”北美市场的战略高地。此次推介会旨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资源对接,助力企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顺利实现“走出去”。
现场,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推介港区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及投资环境;市北区商务局重点介绍市北区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等方面的航运贸易支持政策,诚邀广大投资者到市北洽谈合作、投资兴业。自由洽谈环节,市北区多家企业与加方代表精准对接,在服装、纺织纱线出口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推介会上,阿赛浦投资发展集团与中国电信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跨境数字化解决方案“出海宝”跨境专线正式发布。“目前企业传统跨境访问存在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出海宝’则基于合规跨境资质,打通专属跨境加速通道,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跨境访问。”阿赛浦投资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出海宝”已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7个分支机构,建设了超过241个国际网络节点,拥有53条海缆及75个跨境陆缆系统,国际骨干中继带宽超117T,作为鲁贸通新增的一个技术模块,将为更多的国际贸易伙伴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精准的国际业务服务。
市北区近年来与加拿大经贸往来密切,2024年全区对加贸易额达到12亿元,其中,服装、粮食、纸浆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在专题研讨环节,教育与商品“双轮驱动”模式引发热议,专家建议,市北区可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联动加拿大院校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此外,还可借助区内外贸一体化协会平台,让加拿大特色农产品、清洁技术产品进入青岛市场。未来,市北区将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跨境服务生态,强化政策创新与资源整合,助力更多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实习生 车芳如)
青岛日报2025年5月16日3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