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景设置丰富,贴近生活和前沿科技!中考自招试题抢先看→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6日讯 今天上午,青岛市2025年局属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考试笔试顺利举行。试题由市教育局统一命制,包括物理、化学、历史三个学科。三科试卷均由基础题和附加题组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制,其中基础题整体框架参考了近三年中考试题。学生根据相关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方案选择参加物理、化学(或历史)考试。采访中,不少考生表示,试题既贴近生活,又关注到了“神舟二十号”发射、 “宇树科技”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话题,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介绍,本次考试试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试卷结构设置合理,难易度适当,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原则,充分发挥了为高中选拔优秀学生、为初中教学提供正确导向的作用,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

真实情景设置丰富,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今年的物理试卷少了三个单选题,多了一个多选题、一个填空题,全卷比去年减少一个题,题量适中,题型稳定,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都已经学过。”不少走出考场的考生这样表示。同时,大部分试题的情境都非常新颖,涉及到了“神舟十九号”发射、“宇树科技”机器人等科技前沿话题。此外,试题还涉及到了自制体重计、自制密度计等生活小制作,真正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学好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真谛。不少考生表示,今年的附加题有点令人意外,附加题最后一个题的模型在试卷中都给出了,考生利用所学的初中知识就能做出来。

物理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20分,由100分基础题与20分附加题组成。据介绍,今年物理试题情境设置丰富,贴近生活、关注中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实验探究题注重考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和评估四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合计算题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模型,借用数学方法进行逻辑严密的科学推理论证,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附加题对考生的提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运用必备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复杂推理和模型建构等创造性活动。试题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规范性,对初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命题,难度梯度合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能促进初高中有效衔接,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青岛二中校长王先军表示,考试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直接考查高中知识,试题充分发挥了考试评价对初中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助力新课标落地实施。试题增加跨学科综合实践类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模型构建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引导初中学校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规范性,充分发挥了命题的育人功能和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崂山三中)物理教师武文婷表示,学生反映试题结构跟平日老师指导的方向一致,与近几年中考和自招题型相吻合,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适中,没有偏难怪题和超纲内容。“题目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要做好每个题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敏捷的模型构建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感受最深刻的是试题情境比较丰富,特别是大国重器大型桥吊、神舟二十号和风能发电的情境应用特别好,既能考查学生物理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厚植家国情怀。”

化学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

“跟往年真题比,化学题量减少了,我感觉难度也不算大,有些题目情境很新,认真阅读分析后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此次考试跟实验相关的题目比较多,特别是不定项选择第一道题目就是平时在实验室做过的氧气制取、溶液配制等实验药品装置选择。”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这样评价今年的化学自招试题。不少考生还表示,附加题是道工艺流程题,乍一看觉得很难,仔细阅读题目后,发现考的内容运用初中的物质转化和元素守恒知识就能解决。

据悉,化学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80分,由70分基础题与10分附加题组成。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思维,赋能学生未来持续发展。试题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如“航空航天”“劳动实践”“安全教育”“工艺流程”等,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改造、应用物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同时注重考查化学学科本质,关注学生必做实验,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能力。附加题立足于“物质转化”、“变化守恒”等化学核心观念,侧重考查学生对文字、符号、图表等信息的提取整合加工、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在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据学校学生和化学教师反馈,本次自招化学试题符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不偏不难,内容适切,符合当前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涵盖基础又有突破创新,有效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这份试题能更好地引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特别要重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青岛一中校长严贤付介绍。

青岛五十九中化学教师张延蓉老师表示,从学生的反馈看,本次试题容量合适,难度适中,试题情境涵盖“中华古籍”“航空航天”等话题,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又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试题中借助文本资料、图表、模型等形式,设置角度新颖、梯度递进的问题,注重思维的外显与表达,注重考查学生类比归纳、预测判断、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高阶思维能力,能很好地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历史

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增加,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采访中,不少考生表示,历史自招试题考查知识点多是平时学习的内容,“熟悉感”比较强。仅有部分题目要求考生有较为宽广的视野,需要综合分析,有一定挑战性。“有些题目需要深入研究材料,才能回答得比较全面。”考生介绍。

历史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80分,由70分基础题与10分附加题组成。试题从树立理想信念、关注现实问题、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着力,引导学生加强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试题通过多维度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中考框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的比例,例如“探索之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等题目。附加题通过“还我青岛”情境的设置,从五四运动至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大时空下进行设问,渗透了大单元教学,考查学生在长时段中理解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初中历史的教与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此次历史自招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强化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问题设计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融合乡土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情境贯穿古今,形式灵活多样,突出核心素养立意,引导学生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注重教考衔接,发挥自招试题的选拔功能,引导中学课堂提质增效。”青岛六十七中校长田山介绍。

“从学生反馈情况看,今年的历史试题灵活度较高,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既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需要学生对历史的纵深发展有一定的辨析思维。”青岛实验初中历史教师张小莉说。本次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以鲜明的古今材料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这也引导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启发学生构建古今贯通的时空,还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真正体现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同时,学生反馈的“试题的史料分析、时空识图、附加题上横纵的辨析论证”的内容,既基于日常所学,但又不能单纯靠背诵做答,要有分析和前后联系,又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充分说明历史教学不是纯背诵和记忆,更要加强日常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