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近,粽子到底好不好消化?听听青岛疾控专家怎么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7日讯 端午节即将来临,各式各样美味的粽子逐渐端上了餐桌,大家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说法,粽子不好消化,一定不能多吃。为什么粽子不好消化,大家还能不能畅快地吃粽子呢?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不管是南方的咸粽子还是北方的甜粽子,主要原料都是糯米。跟大米相比,糯米主要为支链淀粉,大米主要为直链淀粉。一般情况下,支链淀粉具有更复杂的分支结构,提供了更多的酶作用位点,淀粉酶可以从多个分支同时分解支链淀粉,因此其消化速度更快。糯米本身比大米更容易消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糯米升血糖的速度很快,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

但是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吃了粽子后难以消化呢?市疾控中心专家鞠光秀介绍,通常食用的粽子挤压得比较紧实,黏性和韧性较大。如果放凉后,支链淀粉很快连接成致密的结构,进而影响消化酶的作用,增大胃的消化负担。另外,很多咸粽子中加入了大量的油脂,油脂含量高的甚至超过10%,消化这些脂肪本就对胃会产生一定的负担。

除了白糯米粽,甜粽子也会加入红枣、大枣、花生,肉粽子也会加入肥肉以及蛋黄,热量都很高,胃消化的难度也会增大。

大家该如何选择粽子呢?鞠光秀介绍,大家在选购粽子时,一定要在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要学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生产商地址、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确保购买的产品是合格的。

对于真空包装的粽子,认真检查是否出现破损、漏气及胀袋等现象,以防产品变质。自己在家包粽子,选购粽叶时,要小心检查以避免采购到返青粽叶。

粽子怎么吃更健康?鞠光秀说,不管是预包装还是自己包的粽子都要确保蒸熟煮透后再食用。最近气温较高,吃不完的要及时冷藏或者冷冻保存。

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西兰花等。建议在午餐时间吃粽子,晚上肠胃消化功能较弱,尽量避免晚上大量食用粽子。

很多甜粽子会添加含糖量很高的大枣、豆沙等食材,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每次食用的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血糖大幅上升,因此食用粽子时可搭配蔬菜、瘦肉或豆类这些食物,以降低整体餐后血糖反应。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对于黏性较大的粽子,一定要控制每次的食用量,并且细嚼慢咽,以免给肠胃造成较大的负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