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威海“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出炉

12月7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邓勇,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愈,威海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于习文,介绍威海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新闻发布会在威海日报社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预计今年达到30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8%左右。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

组建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扩容升级。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将达到600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到353个。

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4%左右,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2.8件。

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46%,居全省第2位。

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10条优势产业链。

96家冲击新目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3.3%。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4%,居全省第5位。

精致城市树立新标杆

入选国家“城市双修”试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

环翠区卫城、经区韩乐坊入选省级城市品质提升示范片区。

解决不动产权“办证难”14.5万套,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72个。

实现77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错时开放。

“口袋公园”登上央视《晚间新闻》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打造新高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

市县两级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

推动“四港联动”促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三次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典型案例被全国宣传推广。

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9.4亿元,增长71.2%,占全省的46.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惠普打印机、马夸特开关等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预计50.4亿美元。

重大战略释放新潜能

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海洋领域四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地级市,海产品产量长期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荣成及5个镇、54个村分别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镇、村。

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与青岛市签署全面加强合作框架协议。

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

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通车,莱荣高铁正式开工建设。

机场:新机场场址获民航局批复,大水泊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年内完工。

高速:文莱高速建成通车,荣成、乳山、文登区获批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港口:港区功能优化整合,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120万左右标箱。

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建设稳妥推进,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414.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32.4%。

水利:推进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和坤龙邢水库增容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三大攻坚战获新成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良贷款率保持全省较低水平;入围全国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平安建设考核名列全省第一。

精准脱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污染防治:煤炭压减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能耗双控”考核是全省唯一一个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地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0.8%,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民生事业展现新作为

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1175元,年均增长7.6%左右。

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始终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

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均文化事业费77.07元,位列全省第1。

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晓佳/文 毕钰晶/图)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