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7日讯 近日,“蓝谷科创荟・政服益企”活动在蓝谷人才之家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青岛市科技活动周为契机,旨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活动由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部、青岛市即墨区科学技术局联合指导,青岛国实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青岛他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蓝谷及即墨区40余家科技型企业代表参加。
活动首先对青岛市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解读,从补贴申领、项目扶持到安居保障,逐一拆解政策细则,同时通过生动易懂的案例解析,点明如何借助政策东风,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为在场企业解锁了把握人才政策机遇、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密码。
专家围绕专利技术壁垒展开专业剖析,以全球专利竞争格局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热点行业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专利布局、侵权风险防范、技术突围策略等核心内容,系统梳理专利技术壁垒的构建逻辑与突破路径。基于对专利申请流程、权利保护范围界定等实操要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技术壁垒困境等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明晰专利战略布局的重要性,掌握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策略,为企业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提供了有力指引。
此外,活动现场介绍了由大工(青岛)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AI工具,展现了探索科技成果与AI工具创新融合的新路径。“该款工具可用于帮助企业深入分析技术需求、还原需求场景、推荐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在需求场景下的推演等,可低成本地获取基于海量数据打造的AI专家的指导,同时AI工具背后还有研究院专业技术经纪人加持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升级提供新思路。”大工(青岛)研究院副院长庞大宇介绍。
本次活动通过青岛市人才政策的精准解读、专利技术壁垒的专业剖析、科技成果与AI工具创新融合的前沿分享等环节,以多维视角为人才和企业搭建起赋能平台。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分享和交流的内容对企业未来的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启发了新的工作思路。
据悉,“科创荟”品牌活动自2020年发起以来已累计举办上百场,一直以来致力于成为政府政策的“翻译官”、各类创新要素的“连接器”、区域技术创新的“助推器”,通过组织各类专题培训、项目路演、投融对接等活动,融合人才、资本、技术、交易、服务、信息等创新创业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窦衍凤)
责任编辑: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