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举行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科研工作推进会

6月18日,青岛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科研工作推进会在青岛辽源路小学举行。本次会议以 “项目化学习赋能国际理解教育” 为核心,来自市区两级教育专家,以及各区骨干教师,共同探讨全球化时代下的教育创新实践。

现场,青岛辽源路小学张金秀老师以“商队行”为项目载体,带领学生化身古代商人,从规划丝路行程入手,探究沿线国家风俗。课堂中,学生通过模拟贸易解决语言、文化难题,更借助AI技术还原丝路对沿线民生的变革。当孩子们用DeepSeek 等工具挖掘相关文化价值,并用棋盘游戏设计呈现研究成果时,丝绸之路的文明意义已从课本走向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高阳老师的课堂以“建筑艺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比中外经典建筑的布局、造型与材质。从故宫的对称美学到古罗马斗兽场的拱券结构,学生在跨文化赏析中理解建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古建筑如何启发现代设计”的探究议题,让多元文化尊重与国际视野培养自然融入课堂。

随后,青岛辽源路小学EIU项目团队带来《“做”出来的全球视野:项目化学习赋能国际理解教育的辽源实践》专题分享。青岛辽源路小学副校长王春洁揭秘 “三步课程开发法”:纵向锚定:紧扣学科内核,如历史课中的丝路贸易、艺术课中的建筑美学;横向协同:构建跨学科网络,联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立体设计:通过 “文明探险” PBL 周,完成 “入项 - 里程碑 - 出项” 任务链。

在互动交流环节,青岛辽源路小学葛云老师与城阳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车延宇老师深度点评课例,肯定 “真实情境驱动 + AI 认知脚手架” 的创新模式。

本次推进会不仅呈现了青岛辽源路小学“做中学”的教育实践,更勾勒出青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蓝图 —— 以 PBL 为桥梁,让每个课堂都成为连接世界的窗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文明互鉴的使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韩星 文/图)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