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0日讯 日前,“清风沐校园,廉香沁心田”青岛市中小学清廉文化教育主题班会课研讨活动暨第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展示会在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活动通过课堂展示、经验分享、深度反思与前瞻引领,共绘清廉教育新图景,共筑立德树人新高地。
学科融合,廉润无声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更是播撒清廉种子的沃土。本次研讨会以课例为丹青,描摹清廉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相生的新图景。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杨洪丽执教《“廉”花盛开,“清”润心田》主题班队会,以“播洒清廉种子,培育时代新人”为主线,创新融合字源探秘、数字探究、校园寻访与情境思辨。课堂通过文化溯源、榜样浸润、行为转化的递进路径,将抽象“清廉”化为学生可感可践的身边小事。学生在探究中感悟文化,在思辨中明晰准则,郑重写下“清廉行动卡”,让崇清尚廉的种子扎根生活土壤,于日常践行中茁壮成长。
青岛二十一中学教师张晗的《青春逐梦 向“廉”而行》主题班会,立足中学生特点,巧妙引导学生在追梦途中坚守廉洁初心。班会以时间线索探寻清廉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及其“时代价值”,揭示其蕴含的道德修养、自律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以素养线索培养学生思辨与价值判断力,阐释清廉植根中华美德、党的奋斗历史并服务时代需求的宝贵内涵;最终以行为线索聚焦知行转化与生活化迁移,创设情境将宏大清廉理念分解为具体可实践的行为要求,降低了实践门槛,提升了班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验荟萃,路径纷呈
三方同台碰撞清风廉韵,三位德育实践者代表,以跨区域视角共探清廉教育新路径,为与会者铺开多元德育的实践长卷。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元宏以《生活德育润心田 廉洁清风塑品格——体验式德育里的清廉基因》为题,系统阐释了学校将清廉基因深度融入“生活德育”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课程奠基-活动深化-协同共育-评价激励”特色路径,学校将清廉教育从日常行为浸润,延伸至项目学习、仪式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维体验,打造三维清廉育人网络。该模式有效激活了家校社协同力量,让清廉品格在真实生活与丰富实践中自然生长,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可复制的“崂山二实小样本”。
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教师薛方园立足班主任视角,分享了《小学思政教育中清廉主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珠江路小学创新构建“四维赋能”清廉教育体系:在课程浸润上,分学段设计清廉课程,巧妙融入绘本故事、历史典故与时代案例;在文化滋养上,精心打造廉洁文化长廊,创新实施“清廉美德银行”积分制度,持续开展“莲心润童”主题活动;在实践淬炼上,设立班级“责任田”、组织清廉主题班会、联动家庭开展“好家风”活动;在协同共育上,有效整合高校、家长及社会力量资源。
在青岛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清廉教育”创新实践中,西海岸新区文华初级中学教师刘向明提出《清风润五阶 廉香满杏坛》的育人范式。该模式以五阶联动贯通小学至特教全学段,在初中阶段构建“认知-内化-践行”螺旋路径:通过“小卖部找零”情景剧触发诚信思辨,借“廉洁辩论赛”深化价值认同,联动家校开展廉政手抄报实现行为转化。创新融合《楚辞》古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活化场景破解德育断层,使清廉教育从课堂认知升华为校园生态。
精进不止,淬炼真知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反思与精进。在热烈的智慧碰撞之后,杨洪丽、张晗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她们基于课堂实践,剖析亮点,审视不足,深度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让清廉教育的理念更精准、更深入地抵达学生心灵。这份源于实践的深度思考,为未来清廉课堂的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教研员刘仍轩从主题设计、学情把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认为两节示范课都能够基于学生学情、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让德育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他特别指出,这两节课准确把握了班会课的育人特质,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下阶段,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组织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引领路径与特色建设中期成果展评,以点带面促进辐射引领;二是暑期实施“班主任素养提升计划”,通过专题研修、案例研讨等形式夯实育人根基;三是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继续深化主题班会课研究,为新学期教研做好充分准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