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招商!青岛自贸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打造吸引德语区企业“强磁场”

青岛自贸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出台差异化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落户发展

精准招商,打造吸引德语区企业“强磁场”

6月1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对德招商政策》(以下简称《招商政策》)印发,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以进一步加大对德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园区吸引力。

单独针对一国外资企业出台招商政策,在以往的招商引资中并不常见。出台对德招商政策,是青岛自贸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针对自身特点优势实行的差异化招商引资新策略,也是青岛招商引资变得更加精准化的体现。

政策“大礼包”诚意足

这份对德招商政策共有10条,在企业设立开办、房屋租金、新建改建厂房、研发投入等多个方面,详细列明了各项扶持、奖励资金标准,真金白银支持德国企业落户发展。

《招商政策》在鼓励德资企业加大研发和新设备投入上有力度。其中,对德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按照企业当年加计抵扣确认研发费用的10%给予奖励;对当年度采购新设备投入超1000万元的,按照设备投资额的7%给予奖励,每家企业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金融保障方面,《招商政策》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德资企业,3年内按照其贷款利息总额的50%给予资金支持,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招商政策》鼓励德资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对提升能级和新增功能等给予奖励,推动总部经济进一步发展。对认定为地区总部并具备两项及以上功能的,给予3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高能级奖励。对认定为事业部全球总部的,给予10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能级提升奖励。对新增研发创新、财资管理功能的,经评定后给予3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功能奖励。同时,对年实际到账外资的德国企业分档,按投向实际生产经营的外资使用金额给予不同比例奖励,最高可达3%。

这是一份诚意十足的政策“大礼包”,而且有效期长达3年,并将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卢森堡、比利时等德语区国家企业囊括在内。在德国企业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投资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出台这项政策将进一步增强青岛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德国企业集聚成势

2013年建园以来,中德生态园已先后同德国10个州市签署备忘录并开展合作,目前已有德语区企业65家。从园区第一家德资企业——辛北尔康普开始,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欧科林格、苏菲瀚玛等企业接连落户园区,扎根青岛快速发展,作为中德两国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中德生态园已成为德国企业集聚的模范园区。

3月,德国欧科林格高性能材料亚洲总部项目定制厂房完成交接。作为全球汽车轻量化、电动化、密封和屏蔽技术、模具冲压技术和工程服务等领域领先的系统供应商,德国欧科林格集团亚洲总部项目建成后,将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高速密封项目、储能技术氟塑料热交换器项目、半导体氟塑料热交换器项目、医疗器械配件项目等。

同样在3月,迪拉姆特种设备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注册,成功落户青岛中德生态园。在园区招商团队迅速对接服务下,该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后,短短50天便确认投资意向并完成注册。同时,在青岛自贸片区审批部门高效配合下,外方代表24小时内就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及印章。

当下,青岛正加速建设“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无论是机械制造、汽车等传统领域,还是绿色转型、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青岛与德国的合作都有巨大潜力。有需求潜力、有基础条件、有政策契机,这些都让对德招商政策的出台变得水到渠成。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将继续精准出台招商政策,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对德国企业的吸引力,持续打造国际合作园区典范,助力青岛建设“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