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3日讯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当下,莱西市的66.8万亩小麦进入收获尾声。漫步陇上,风吹麦浪,机械轰鸣,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金黄的麦穗被整齐收割,饱满的麦粒不断流入运粮车中。
“三夏”生产,事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是全年粮食安全的“首战决胜”关键阶段。为确保小麦夏收按时按量完成,莱西市立足“抢农时、保丰收、促增收”,构建起贯穿组织调度、机收保障、社会化服务等环节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为打赢夏粮丰收攻坚战筑牢坚实基础。
在莱西市沽河街道大高岚村的麦田里,数台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民在手机APP上三两操作,转瞬间几亩麦田便收获完毕,让昔日“麦熟一晌,虎口夺粮”的紧张化为如今“弹指一挥,颗粒归仓”的余裕。
这是莱西“智慧农业”赋能“科技夏收”的缩影。“近年来,无人驾驶收割机加速普及,平均每台机器每小时能收割小麦约15亩,一天预计能收割120亩以上,抢收期可实现24小时‘不停机’作业,大大提高麦收质效。”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科负责人史玉敬介绍,今年全市预计投入1000余台联合收割机、200余台玉米播种机同步作业。为保障农机高效持续运转,全市还设置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9个、农机跨区作业机具集中停靠点9个、农机维修服务点6个,成立农机维修流动服务队6支,为“科技夏收”注入源头活水。
本着“减损就是增产”的原则,莱西市坚持增产减损两端发力,成立麦收损失监测小组,对全市麦收减损情况进行测定,将小麦夏收损失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就是这‘1%以内’的底气。”史玉敬告诉记者,目前莱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40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14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为有效防范“烂场雨”等气象风险,莱西市农业农村局还提前配置粮食烘干设备30余台,日烘干能力4000吨以上,确保小麦“雨前抢收快、雨后能烘干、颗粒不霉变”。
千万台农机的有序调度、高效配置,离不开一群“农机保姆”的日理万机。在青岛金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机房内,副总经理李娜正在为公司50台小麦收割机的“跨区作业”做最后检查。这些设备将被分派至整个莱西的各个乡镇,助力当地夏收质效更上一层楼。这种服务于农业社会化的企业和组织,在莱西举目皆是。
“麦收忙,累断肠”曾是农民夏收的生动写照。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户轻松不少。据了解,莱西市共有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900余家,服务以小农户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20多万个,小农户接受土地耕、种、防、收四环节托管面积超过3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始终保持在70万亩以上,土地经营规模化率维持在78%左右,加快了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的步伐。目前,莱西市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00余个,通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既可以让机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保证跨区作业区内小麦及时收获。
好地才能种出好庄稼,强技才能孕育丰收希望。在“三夏”生产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莱西市将继续深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单产提升工作为抓手,构建“五良融合”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大力推广小麦“两选四适”一播全苗、播后镇压、“三改三提”、“一喷三防”等高产稳产技术,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等绿色生产建设,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应播尽播,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德银 通讯员 朱天麒 韩林娟)
责任编辑: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