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4日讯 6月22日16时30分,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第二分公司5路车驾驶员谭浩,正驾驶SD093号车从胜利桥停车场站准备发车时,一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手持雨伞快步上前。他略显羞涩地停在驾驶室旁,将伞递向谭浩,声音清澈而坚定:“叔叔,那天下雨,有个女司机借了我和我同学一把伞,就是93号车的!”
谭浩闻言,立刻意识到学生口中的“女司机”是自己的对班同事——驾驶员孙友开。多年来,每逢雨天,她都坚持在车厢内备上几把爱心雨伞,供未带雨具的乘客应急使用。这一习惯始于她对市民出行需求的细致观察:“雨天常有学生或老人匆忙赶车,一把伞或许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6月15日下午,青岛突降暴雨。两名中学生未携带雨具,孙友开发现后,及时将应急雨伞给了两位学生,这份信任让两名学生深受触动,他们默默记下了车牌号。6月22日下午,其中一名学生特意来到胜利桥停车场,“我是放学以后就过来了,想看看能不能见到93号车,能把伞还给那位女师傅,这样再有下雨天,司机师傅们也能够继续帮助别的有需要的乘客们了。”这位学生腼腆地说道。
当这把承载着温情的雨伞重回孙友开手中时,这位从业十余年的“老公交”也非常感动:“孩子们的诚信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非常值得,我也会一直在车上准备‘多余’的雨伞,借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一把雨伞的“借”与“还”,让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有了具象化的表达。当诚信少年遇上暖心司机,这场始于雨天的温情故事,化作城市文明的星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李晓烨)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