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4 日上午,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山水名园社区于依托金家岭街道 "金心金意" 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健康零距离" 公益服务活动。这场汇聚 6 所权威医院、11 大科室专家的医疗盛宴,以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的协同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送达居民家门口。

专业策划:从需求清单到资源精准匹配
"居民需求是活动策划的核心导向。" 社区社工室负责人介绍,活动前通过 "线上问卷 + 线下走访" 收集到 128 份居民健康需求,其中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老年病咨询位列前三。值得关注的是,社工团队运用专业评估工具建立 "需求 - 资源 - 服务" 三维匹配机制:先梳理居民健康痛点,再通过街道 "资源库" 链接医疗资源,最后由志愿者执行精准服务。为确保服务专业性,活动前 3 天社工还组织医疗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规范、老年沟通技巧等专项培训。

现场协同:双轮驱动提升服务效能
活动现场,"社工蓝" 与 "志愿红" 形成高效协作链条。社工化身 "健康管家" 为 70 岁以上老人开辟 "绿色通道",陪同完成全流程服务;在 "健康科普角",社工通过互动展板讲解防治知识,志愿者同步发放定制手册。耳鼻喉科专家李医生提到:"社工提前整理了社区老年居民的常见病症,让诊疗更有针对性。"

在服务模式上,社区实施 "1+1" 搭档服务机制:1 名社工搭配 1 名志愿者组成小组,社工负责需求对接与流程协调,志愿者专注专业服务,当天累计服务 236 人次。同时,社工通过实时观察候诊人数,运用 "动态分流法" 引导居民先参与科普体验,现场秩序满意度达 98%。

长效赋能:从单次活动到常态服务升级
"王阿姨,您的用药方案需要调整,这是专家建议。" 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社工团队已完成 62 名重点人群回访。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通过活动孵化出 "健康守护" 志愿服务队,12 名医护志愿者主动签约成为常驻健康顾问,每月开展 "名医坐诊日"。
为推动服务可持续化,社区建立 "服务 - 反馈 - 优化" 闭环机制:社工通过电子问卷收集建议,联合志愿者制定改进方案,如增设 "家庭医生预约" 服务纳入下期计划。同时,为志愿者建立服务档案,根据参与频次提供积分兑换、职业培训等激励,提升队伍稳定性。
"不用去医院排长队,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 居民张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未来,金家岭街道山水名园社区将继续深化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通过需求调研、资源整合、精准服务的专业流程,让惠民服务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 "连心桥"。(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刘琴)
责任编辑: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