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胶州构建劳动争议全链条化解新格局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6日讯  “预防走在先、调解沉下去、服务送到家”。在山东省胶州市“一站式”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中心,这不仅是墙上的工作理念,更是劳动者和企业实实在在的体验。群众有了劳动纠纷,在这里能找到专业调解、就近仲裁,甚至动动手指就能线上维权,真正实现了诉求“进一扇门、解所有事”。

胶州市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创新打造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化解全链条机制,通过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生态培育,推动矛盾源头预防、就地化解、高效调处,探索出一条“预防在前端、调解在一线、化解在基层”的新路径。

“‘三个为主’(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是我们的工作基石。”胶州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江静介绍,“我们着力构建‘一站式’调解服务平台、织密服务网络、赋能市场主体,让劳动者维权省心、企业发展安心,努力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夯实社会和谐的根基。”

建强“一站式”枢纽 打造全域服务网

“没想到一个窗口就能搞定所有流程!”近日,因加班费计算与公司产生分歧的职工刘先生,来到胶州市“一站式”预防调解中心。原本担心要在监察、仲裁几个部门间奔波的他,在中心“一窗受理”窗口,半小时内就完成了咨询、调解申请和证据提交。该中心整合了监察、仲裁等职能,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年均接待咨询调解超万余人次,成为化解劳资纠纷的“首站”。

服务不仅要集中,更要下沉、贴近。胶州市高标准建成12个镇街调解中心,并引入社会力量,联动4家民商事调解中心参与争议化解。机场地勤员工小管等三人因所在劳务派遣公司长期未发放夏季高温补贴,且拒绝安排年休假也从未支付未休年假工资,联合向市一站式调解中心申请调解。民商事调解中心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明确告知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支付高温津贴是法定义务,安排年休假或支付300%未休年假工资也是用人单位的强制性责任。通过详细解释这些条款,公司负责人最终意识到其做法的违法性质和潜在的法律风险。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劳务派遣公司同意一次性补发三名申请人过去两年的高温补贴及未休年休假工资差额,共计1万余元。小管感慨地说:“十五天就拿到了调解款,比打官司快多了。”2025年以来,各民商事调解中心共成功化解劳动争议132起,通过专业力量下沉和场景化覆盖,前端预防效能显著提升。

力量下沉“家门口” 多元协同高效解

仲裁服务直达一线,是胶州推动调解重心下沉的关键一招。2024年4月,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胶州市推进镇街仲裁庭建设,胶北街道仲裁派出庭作为首个试点挂牌。一起伤残九级的工伤待遇案件在此调解结案,26万元调解款当庭支付。“本来我对调解都不抱希望,已经准备好打‘持久战’了,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在家门口解决了,真的太感谢了。”受伤职工季师傅说。该案的快速办结得益于派出庭的创新模式,调处周期压减了60%。目前,胶州已在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中云、里岔、三里河、洋河等5个重点镇街(产业园区)复制推广此模式,将专业仲裁服务送到劳动者和企业的“家门口”,基层纠纷就地化解率显著提高。

化解复杂纠纷,更需要协同作战。2025年6月成立的上合双创产业园区劳动争议多元调解中心和仲裁派出庭,汇聚了人社、法院、国企、专业调解机构力量,实现“一门受理、联动处置”。“仲裁院、法院提前介入指导法律适用,调解组织发挥专业优势,企业代表参与协商,多股绳拧成一股劲,处置效果进一步提升。”劳动争议多元调解中心负责人杨勇介绍。同时,胶北街道“商协会调解中心+仲裁派出庭”模式,则巧妙利用商协会产业行业优势,化解企业纠纷,维权响应速度大幅提升。2024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联动化解争议1500余起,“市级统筹—基层为主—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体系全面成型。

厚植和谐“生态圈” 源头活水润企心

预防胜于治疗。胶州市深谙此道,大力开展政策精准“滴灌”。向万余家企业发放定制化政策手册,组织“人社服务进百企”活动,面对面解读法规。“以前对加班费计算模糊不清,容易引发矛盾。经过专家上门解读,我们完善了规章制度,及时与员工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劳动纠纷明显少了。”某机械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坦言。精准的政策服务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用工,全市劳资纠纷发生率有效下降。

提升企业自主化解能力是治本之策。胶州深入开展“三送一检”服务(送政策、送案例、送指导、用工法治体检),联合专业机构结对帮扶企业130余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点单式”上门服务,为14家企业解决用工难题106个。“人社局调解员帮我们设计了智能考勤方案,加班费算得明明白白,员工满意,管理也轻松了!”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对“法治体检”成果赞不绝口。同时,胶州市大力培育和谐劳动关系标杆企业,7家省级、7家市级和谐企业及青岛市“劳动争议协商典型”的示范效应,正从制造业向新业态等领域辐射,厚植和谐共生的沃土。

展望:全链条护航高质量发展

胶州市通过系统构建“预防-调解-化解”全链条机制,有效激活了源头治理效能,筑牢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根基。一个个案例印证成效:从机场地勤小管快速拿到调解款,到26万元调解款在“家门口”的仲裁庭当场支付;从企业通过“法治体检”规避用工风险,到和谐企业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源头防控、多元协同、精准服务的工作闭环,协同工会等力量,进一步擦亮‘一站式’品牌,推动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体系更具韧性、更富效率、更有温度。”胶州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协调中心负责人李臻表示,“我们将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劳动法治保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江静 姜羽)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