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7日讯 想象一下,将一件沾满火锅气味的羊绒外套扔进洗衣机,会产生什么结果?不能水洗的羊绒材质被“蹂躏”得皱巴巴、火锅的气味也不一定能彻底除掉。现在,这样的麻烦事似乎有了更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海尔集团,当工程师执行了同样的操作,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洗衣机推荐了“空气洗”模式。程序运行结束后,将羊绒大衣从洗衣机里拿出来,不仅火锅味道没有了,衣物面料也变得更加平整。
支撑这一效果的,是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202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面向洗护领域智能洗烘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该项目通过研究智能判干算法、多场耦合控制、机器视觉算法、结构极限设计、流体仿真、拓扑优化及高阻尼减振技术、大语言模型等,创新研发了全球首台一机双筒智能洗烘集成机,提供了一种既可水洗又可烘干护理的智能、舒适便利、高性能洗烘一体解决方案。
项目第一完成人、卡萨帝洗衣机品牌总经理李文伟。韩星 摄
从“能用”到“好用”的技术革命
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洗衣机的需求早已不局限在单一洗衣功能,要智能、要洗烘一体、要操作便利、要低振静音、要节省空间……当高层次需求层出不穷,研究开发一体式智能洗烘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就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第一完成人、卡萨帝洗衣机品牌总经理李文伟告诉记者,该项目通过十大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解决了传统洗衣机、干衣机洗护参数固化,无法智能调整,洗护效果差的行业痛点。
正在高速脱水的洗衣机上,一枚竖立的硬币纹丝不动,直观地展示了其稳定性。这是因为,针对传统洗衣机振动大、噪音高的问题,项目团队研发了非线性低振静烘技术。该技术采用拓扑优化的壳体结构和新型高阻尼减振材料,实现了不管是低速运行还是高速脱水,设备振动较普通叠放组合要降低50%以上,噪音降低了6分贝。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中,这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再如,干衣机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衣物缠绕在一起,导致烘干不均匀等情况。针对于此,项目首创了3D智能感知匀烘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电场传感技术,立体感知不同衣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分布情况,实现“衣干即停”,解决了传统干衣机因衣物缠绕导致的“外干内湿”问题,确保了烘干均匀。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洗衣机上方叠放干衣机的组合不同,该产品创新一机双筒结构,真正实现了“洗烘一体”。这就得益于项目在结构设计方面攻克了一机双筒集成热泵技术难题。李文伟介绍,一机双筒集成热泵技术之所以可以实现极限空间的高效利用,主要是依赖于团队创新研发的鞍形底座和梯形微通道换热器,成功将热泵系统集成在上下筒之间的三角空间内,高效利用空间从而集约化实现了整机仅有1.5米的“黄金高度”。
从“会洗”到“懂洗”的智能进化
当我们企图将一件沾满污渍的白色衬衫和一条黑色牛仔裤同时放入洗衣机时,立即收到了语音“警告”:“检测到深浅色衣物混洗,建议分开洗涤。”
“传统的洗衣机是‘盲洗’,而项目的相关技术让它有了‘眼睛’和‘大脑’,实现了‘看着洗’。”李文伟说,“这得益于一项名为‘AI之眼’的技术。”衣物种类繁多,类型、颜色、纹理差异大,且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为光线、遮挡等因素影响识别准确性。如何让洗衣机“看”得清楚?该项目采集了20万不同状态的衣物数据,并通过数据增强技术扩充10倍数据量。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迁移学习技术、注意力机制、预训练模型提升了系统的识别精度。“就像教孩子认识世界一样,工程师们让机器‘见识’了各种类型、颜色、状态的衣物,使其具备了自主判断能力。”李文伟如此比喻。
通过技术创新,该项目将传统的单品组合升级为一体洗烘集成,开创了行业一体智能洗烘新品类,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德国iF设计大奖、国际reddot设计大奖等荣誉。让洗衣机完成了从“会洗”到“懂洗”的智能进化,项目为用户提供了智能、舒适便利、高性能的洗烘最佳体验,也获得了市场认证。截至目前,该项目带动销售收入累计超百亿元。此外,精准、高效的洗烘工作也带来了绿色低碳的节能效果,按照现有销售规模测算,相关产品每年可节约用水超560万立方米、节电8200多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6.5万吨。
该项目推动洗衣机行业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推动了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文 韩星/图、视频)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