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青岛办事处) 优化档案管理机制 过去靠人力,现在靠“脑力”

“认证身份后便可进入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通过终端操作即可进行档案数据的快速检索和管理。”日前,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青岛办事处)档案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如何正确操作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据介绍,依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持续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整体辅导和工作部署,该中心深入实施工会数智化建设,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等要求,搭建起集“收、存、管、用”于一体的数字化档案室,破解了过去纸质档案存储库容大、调阅查询慢、潮霉风险高等痛点、难点、堵点。

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青岛办事处)建成投用的新型数字化档案室,通过"2+2"智能化系统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该数字化档案室由两套核心系统构成,环境智能保障系统,配备恒温恒湿净化一体机、气体灭火装置等硬件设备,通过智能管理软件实现温湿度24小时自动调控;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由46组总容量达143立方米的智能密集架及相关网络设备组成,支持档案智能检索、远程调阅等功能。

通过系统的互联网资源采集工具,将困难职工、心理服务、职工维权等数字资源进行归档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接收,系统辅助编目,数字档案在线查询利用,实体档案接收、出入库辅助管理等功能的应用,使各项档案业务处理更科学、更高效;档案在库状态实时更新,档案调阅等操作信息全流程记录,为数字档案的保存与利用提供安全保障,多措并举大幅提高工作总效率、总能力和总水平。当前已对90万页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加工,将其转成电子数据装进了服务器的“智慧大脑”里。

“现在查档案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多人齐上阵、翻箱倒柜找'了。这台就是连接该服务器的操作电脑,其内置有档案管理驾驶舱操作平台,并安装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整个系统基于政务内网搭建的,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青岛办事处)档案管理人员对高效便捷的查档系统满是感慨。

目前,数字化档案室的建成,标志着该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下一步,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青岛办事处)着眼数字化档案室未来发展新趋势,着力在无纸化收档、安全化存档、智能化管档、开放化用档等方面持续努力发力,做好档案的整理、存储和利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