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低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交通革命、一场产业革命,更是一场城市革命。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67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在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低空经济是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被寄予厚望。
近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督导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青岛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条件,要加强系统谋划,做强做大低空制造业,科学规划建设地面保障、智能信息、监管服务等各类基础设施,持续丰富拓展低空物流、交通、文旅、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谋定快动,抢占先机。在这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上,青岛正从蓄势“起航”向聚势“腾飞”,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01
低空经济发展,场景为先。场景驱动不仅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支撑,更是加强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指引。
青岛在城市管理、低空物流、低空交通、低空旅游等方面多点开花,打造出了无人机道路巡检常态化、市内至机场直升机接驳摆渡航线等一批示范和样板场景。
今年,更多应用场景“上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优势。今年2月,北方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首飞活动在积米崖港举办,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输航线启用,意味着青岛实现陆岛间寄递物流“空中直达”的新突破。

2月27日,一架无人机从积米崖港码头起飞,飞往灵山岛。
以往清洗地铁沿线商业楼宇时,需封闭部分区域,影响市民通行。现在无人机也能给摩天大楼“洗澡”啦。
青岛青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上线无人机高空建筑清洗服务。依托自主研发的行业级无人机,搭载智能清洁模块,可精准完成高层建筑外墙、玻璃幕墙及复杂结构的清洗任务。在快洗模式下,每小时可完成约800平方米建筑外立面的清洗,清洗效率较原来提升5-8倍。
城市安防、地铁智慧巡检、应急救援、农林植保、高空清洗……随着一架架无人机、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穿梭,低空经济正成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无人机正在清洗高空建筑。
低空经济场景不断扩容的背后,是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市场接受度的共同提升。正如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樊邦奎所言,如今的低空经济场景,早已不再是“单一技术秀”,而是切实渗透到了产业痛点与民生需求之中。
02
虽然低空经济加速突破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从“飞起来”到“用起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飞行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以低空智联网为保障,各大城市加快布局智慧低空新基建,修“天路”、筑“天网”、造“天车”。
《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低空航线通道网、低空新型设施网、低空通信感知网、低空监管服务网等“四张网”,有序推进完善低空基础设施。
目前,青岛已建成平度慈航、青岛即墨、莱西店埠、青岛西海岸4个通用机场,数量居省内各市第一,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5月,青岛地铁集团、平度控股集团、青岛航空产投有限公司实现三方合作,聚焦“枢纽化”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的半岛战略支点。
空中没有红绿灯,各类低空飞行器如何能够飞得安全有序?近期,青岛地铁携手智控领域“国家队”——中国通号研发的青岛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完成部署,为青岛低空智联网搭建起安全飞行底座。

青岛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
如同低空经济生态“神经中枢”,平台将轨道交通管理理念延展至低空领域,实现青岛全市低空空域和飞行器活动全维度管理。目前,平台已具备安全控制、飞行计划自动审批、全流程运行风险评估、全周期闭环流量管理、空域网格化、多目标航路规划六大核心功能,满足低空飞行管控需求。
03
踏上低空经济赛道,青岛不仅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还在低空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目前,青岛集聚万丰钻石DA50飞机、空客H135直升机全球两大主流通用航空器型号生产能力。
工业无人机研发制造加速起势。孵化培育中科航星、中科科工、远度智能、云世纪、瑞智飞控等一批无人机研制企业,新引进蔚蓝空间、中航智飞、翊蓝科技等一批大型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在青开展型号研发、试飞、制造。

一架直升机在执行航空救援任务。
在行业、社会最关注的eVTOL领域,青岛也已“开跑”。2024年12月,由西海岸新区企业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研发的“云帆-2”eVTOL完成核心技术试验任务,这次试验的全倾转旋翼技术,是eVTOL行业公认的门槛最高、技术最为复杂、应用效果最优的技术方案。
3月,在北京召开的2025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上,全国“低空经济典型案例”获得授牌。青岛共有平度市交通运输局、莱西市店埠镇政府、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6家单位申报的项目入选,涉及低空新业态、低空智慧城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彰显出在这一新赛道中的领跑优势。
“顶层设计完整、基建推进有序、场景拓展丰富、成果输出有力”——4月,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年度审核组来青时,对青岛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年度工作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依托该基地,青岛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引擎轰鸣,空间广阔。青岛将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加快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记者|周建亮 编辑|王萌
制作|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