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高考填报志愿,尽信AI不如无AI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2025年高考已出分,如何填报志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跟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大特点就是AI填报志愿火热。夸克、Deepseek等AI报考工具迎来流量高峰。

报志愿是高考后的关键一步。过去因为信息匮乏,很多学生报志愿就像是“押宝”,根本不知道自己该选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家长提前介入,以及填报志愿方式的改革,人们面对的已经是海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们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感觉无从下手,有不少人甚至愿意付费解决这一难题。于是,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市场逐渐形成。

作为辅助报考的工具,AI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能快速提供高考政策解读、高校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同水平考生历年报考情况等信息,为考生和家长节省时间和精力。它也能根据考生的选科、分数、名次、院校、专业或地域优先等条件,为人们提供若干志愿填报方案。在报志愿日渐成为一道复杂的“排列组合题”的当下,AI是一个很好的“可选项”。

不过,也不能迷信AI,更不能让AI决定考生的志愿。一方面,AI无法真正了解考生的内心意愿。虽然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往往感觉迷茫,但内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自己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千万不能指望AI比考生本人还了解自己。而且,AI存在误差。很多考生已经发现,使用不同的AI工具,“一键填报功能”所推荐的志愿并不相同,算出的录取概率差别也非常大。另外,有的AI报志愿免费功能比较有限,不少是需要付费使用的。客观而言,平台当然可以收费,但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假如付费和不付费得出的志愿不一样,那么其科学性又体现在哪里?难道是收费越高越“科学”吗?

假如过度迷信AI,选择了与考生兴趣严重不符的专业,就可能导致其在接下来的大学期间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影响未来职业发展。同理,也不能盲目相信一些高收费的报志愿专家。比如,2024年一位名叫杨楠的考生花了5499元,请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帮助填报志愿。录取结果公布后,杨楠的96个本科志愿全部滑档。如今,不少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速成上岗”已成公开的秘密,其靠谱程度难免要打个问号。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保持理性至关重要。不妨记住两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花钱未必能买到放心;无论AI还是专家,都只能为报志愿提供“助攻”,最终完成“关键一击”的只能是考生本人。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