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品牌咨询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青岛迎来高光时刻——入选品牌达22个,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双星轮胎、卡奥斯COSMOPlat五大品牌更是强势跻身全国百强,占据山东入榜前100强品牌的半壁江山。
能够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保有一席之地,这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充分认可。能够做到“霸榜”企业最多,也无疑是对青岛这座城市品牌实力的一次有力检验。
科创支撑“金花”焕新
在青岛,“金花”一词承载着人们对品牌的厚望与喜爱。青岛曾孕育出扬名国际市场的“五朵金花”,如今,从百年制造业摇篮中走来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与新一代“青岛金花”卡奥斯COSMOPlat,共同构成了青岛品牌的“新老辉映”格局。
海尔以5735.1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单第3位,这是海尔第22年登上该榜单;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达2803.55亿元,排名22位,蝉联中国啤酒品牌榜首;海信品牌价值1166.97亿元,居榜单第83位;卡奥斯COSMOPlat品牌价值1163.35亿元,排名90位;双星轮胎则以1162.0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单93位。
而无论老牌还是新秀,纵观企业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无一例外成为关键词。
海尔持续投入创新研发,构建全球领先的10+N创新研发体系,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163个制造中心,入选“中国品牌数字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发展案例”。
青岛啤酒通过在价值链上部署智能化数字技术,不断实现满足消费者日益需要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啤酒产品需求的目标。
海信则拿下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创新打造40多个行业先进场景,其中20余项技术为行业首创,极大提高了产品开发速度与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全球首个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落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以“AI+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不断探索工业数字化、绿色化的新场景与新实践,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双星坚持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机制创新,成为全球第一个全产业链自循环的轮胎企业。2016年以来,双星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和全球领先的AI数字孪生设计平台,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青岛品牌建设又有新突破
品牌想要立得住、叫得响,一方面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进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城市的托举、培育。回顾青岛“品牌之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青岛响亮的“品牌之都”名号,是从诸多“首创”“首发”里走出来的——
1989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并独特地提出创“青岛金花”口号,由此开启实施品牌战略之路。
2019年起,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工作启动,旨在每年甄选出规模宏大、创新能力突出且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进行深入培育,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青岛将每年的7月17日设为“青岛品牌日”, 成为全国首个经地方人大设立品牌日的城市。
今年,青岛又在品牌建设立法方面又有新突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品牌建设领域的地方立法,标志着青岛“品牌之都”建设迈入法治化、系统化新阶段。
从口号到行动,从政策到立法,青岛始终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将品牌建设基因深植城市血脉。这并非是一场独角戏,茁壮成长的品牌也以其影响力,持续反哺城市高质量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双向奔赴。如今,青岛被誉为“品牌之都”,品牌既是青岛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青岛最具优势的“软资源”之一,从“制造青岛”到“品牌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始终与企业们同频共振。
很快,青岛将迎来第四个“青岛品牌日”,这个承载着城市品牌梦想的节日,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在法治化护航下,青岛以品牌日为契机,加快推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与品牌建设深度融合,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更多品牌力量。(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赵一婧)
责任编辑: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