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日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障碍正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699万痴呆患者,居全球之首。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老年人中,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率已高达20%,但早期发现率却严重不足。为推动“健康老龄化”,实现老年期脑健康的早筛查、早干预,近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开设“数字化记忆门诊”,建立了标准化、多维度、精准化的认知障碍筛查评估流程,真正把脑健康管理前移一步。
很多家庭习惯将老年人的“健忘”“沉默”“睡不好”“性情大变”看作正常老化。但这些表现往往隐藏着认知障碍、情绪问题或睡眠障碍等潜在风险,尤其是老年抑郁、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起病隐匿、不易察觉,若不加干预,可能逐步恶化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能力,增加照护负担。越早评估,就越能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有效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的“数字化记忆门诊”,以“评估先行、精准识别、分类干预”为核心理念,全面引入电子化评估系统和智能量表平台,从“情绪-睡眠-认知”三个关键领域出发,构建出适合老年群体特点的闭环管理模式。以“数字工具+人工智慧+医学专业”三位一体为核心,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障碍评估“慢、散、粗”的现状,开启了认知筛查“精准化、系统化、流程化”的新时代。
老年期抑郁与认知下降密切相关,甚至有研究认为,抑郁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此,市精神卫生中心在门诊中系统使用以下标准化评估工具:老年抑郁量表(GDS),专为老年人设计,敏感度高、操作简便,能识别隐藏在“沉默”背后的情绪低落;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多个维度综合反映患者的心理状况,如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及时发现有轻生念头或风险的老人,保障生命安全。这些量表均已数字化处理,评估结果即时生成图表,帮助医生快速决策。
此外,睡眠与大脑功能息息相关,长期睡眠紊乱不仅加剧认知疲劳,还可能诱发情绪波动。因此中心引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全面量化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主观睡眠满意度等七个维度,明确睡眠质量优劣。数字化平台可生成睡眠结构图,便于患者与家属理解老年人具体的睡眠问题,为干预提供依据。
认知功能评估是记忆门诊的核心。中心采用以下两种互补性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国际通用的基础认知筛查工具,评估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操作便捷、适用于基层普筛;认知能力测评(CBCT),引入数字技术,从认知方式测评(CCES)、注意成套测验、瞬时记忆测验、短时记忆广度测评四个维度全方位精细评估老年人的脑功能表现,并能动态追踪认知变化,识别微小但临床相关的功能下降。相较于传统纸笔测验,CBCT更加智能、客观,尤其适合随访观察,为长期干预和个体化训练打下基础。
数字化记忆门诊不只是做一个评估,而是贯穿老年期认知障碍全病程管理的起点。将评估结果自动生成脑健康档案,并根据风险程度提供分类干预服务:低风险人群可以通过与一二级医院合作为潜在人群建立档案,快速筛查认知功能,完善辅助检查,进行专项测评,给予脑健康科普及生活方式改善建议;中高风险人群推荐进一步检查(如影像、实验室检查)或进入多学科门诊制定干预方案;明确诊断者在中心进行临床问诊,完善神经影像检查、数字化记忆门诊评估,制定长期药物与非药物治疗计划,结合认知训练、家庭指导、定期随访,全程管理。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家中的长辈出现了以下情况,请及时带他(她)前往记忆门诊:经常忘事、找东西困难;睡眠变差、夜间频繁醒来;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不愿出门;言语逻辑混乱、对时间地点混淆;怀疑他人、脾气反复、性格突变。
记忆门诊不是“糊涂了才来看”,而是为了“不糊涂”而来。早一步了解脑健康,就能早一步守护未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数字化记忆门诊,为您守护“记忆防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