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秀芬:
做海洋高端装备的领跑者“让中国装备在深海看得清、抓得住、用得好”
“中国发展海洋高端装备需要有人身先士卒,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攻坚克难。”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秀芬表示。
在她的带领下,罗博飞攻克了水下机器人高稳定航行姿态控制、高水压下的动静密封、图像与视频处理、高精度组合导航等多项核心技术,完成从技术追赶到产业引领的跨越,在重大海洋项目中刻下青岛智造的印记。
创业是一次冒险决定
2013年,从事10年贸易的马秀芬成立罗博飞,切入海洋高端装备赛道。
跳出“舒适区”,从代理国外产品转向自主研发,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但马秀芬内心深处渴望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海洋装备是一个海洋学、材料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行业,涉及机器人、传感器、海洋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开发利用海洋的实力,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长期以来,全球海洋高端装备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国内科研院所使用的很多水下机器人设备依赖进口,这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刺痛着从业者的神经。“当时经我们销售的一台进口水下机器人用了几个月就出现故障,外方的维修报价8万元,而且要等6个月。用户等不起,我们就自己研究解决了问题。”马秀芬回忆,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她决定创业。
公司成立后,组建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领衔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从整机到密封、加工和组装技术等,再到光学、声学装置及软件,沿着产业链逐一攻关。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之下,罗博飞解决了海洋智能装备的稳定性、寿命、数据传输等难题,研发的全姿水下机器人、浑浊水摄像机、五自由度机械臂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到德国等海外市场。
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
在青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深海开发是未来产业的八大赛道之一。
“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在技术上做得更加扎实、稳当。”马秀芬认为,海洋产业没有捷径,企业要在细分领域里心无旁骛地做深做透。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昌邑三峡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烟台长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莱州明波蓝钻一号大型管桩养殖围栏……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罗博飞在海洋生态修复、深远海渔业等细分领域树立了领军者地位。特别在海洋牧场领域,罗博飞参与了深海网箱、大型养殖工船等众多项目,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二。以长棘海星灾害防治项目为例,罗博飞研发了一种海星打针机器人,能够捕捉珊瑚天敌——长棘海星的踪迹,给海星打上一针“死亡药水”,从而保护珊瑚礁生态。
对于罗博飞的未来发展,马秀芬的规划是在聚焦近海应用场景的同时,向深远海应用场景拓展,比如海上风电、油气开发、深海矿产勘探等,她表示,“政策东风已至,罗博飞要成为深海赛道上的领跑者,让中国装备在深海场景中看得清、抓得住、用得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青岛日报2025年7月4日2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