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到10月8日!这一展览在青岛启幕,系统展示百余位大国工程师事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4日讯  3日,“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展览山东站在青岛科技馆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山东省科协主办,山东省工程师协会、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工信局、青岛科技馆承办。

展览以百年工业化进程为脉络,精选百余位大国工程师事迹,系统展现中国工程师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作出的卓越贡献,弘扬“以身许国、服务人民、敬业奉献、严谨笃实”等精神追求。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特别融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胶州湾大桥等本土工业遗产元素,以及高铁设计师梁建英、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等工程师案例,实现全国视野与山东特色的有机结合。

启幕仪式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伯英以《保护工业遗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题,阐释工业遗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场还举办了工业遗产专著作家向有关方面授书仪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东进行展览首讲,深度解析工程师精神内涵。

展览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0月8日,除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工作者参观外,还将作为市直部门党建活动阵地开展系列活动,激励引导党员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攻坚克难、创新争先。

近年来,省、市科协通过成立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开展“逐光而行”线上线下主题宣讲、联合举办文艺作品征集与创作大赛,组织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展演、推出全媒体人物志《你好,科学家》、打造海洋科学文旅线路等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在全社会着力营造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下一步,相关单位将以推进巡展为契机,创新传播形式,拓展弘扬路径,提升工作质效,推动科学家精神深度融入公众认知,更好地服务科技强省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文/图)

责任编辑:周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