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增2个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4日讯  近日,2025年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名单出炉,全省共7个,青岛有2个入选,分别是青岛自贸片区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聚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青岛自贸片区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聚区以青岛自贸片区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为基础,以前湾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依托青岛港,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聚。青岛自贸片区自2019年批复设立以来,就确定了航运贸易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构建港航物流产业生态,搭建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已累计新增港航物流企业3300余家,马士基、中远海运等航运巨头均在此布局,助力青岛港2024年实现货物年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箱,稳居“世界前列”方阵第四名。今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青岛自贸片区成功吸引希腊船级社落户,使其成为青岛首个船级社亚洲总部。目前,青岛自贸片区正通过打造“互联网+船舶交易”“互联网+船舶扣押拍卖”新模式,以及打造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大模型等方式,加快数字化赋能航运贸易业发展,进一步打造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海洋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北海造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为链主,依托中国三大造修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构建起“龙头引领+研发驱动+全链配套”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完工落成,绿色低碳转型中船发动机实现甲醇双燃料发动机“零突破”,920毫米缸径LNG双燃料发动机全谱系产业化……目前,基地内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升级。同时,从船舶主机曲轴、大型低速发动机到船舶电推系统、再到港口机械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覆盖研发设计、核心制造、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凭借深度协作,基地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9%,显著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截至目前,山东共批复建设13个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涉及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等多个海洋产业领域。包括首批批复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青岛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内,青岛共有4个产业集聚区入选,总数位居全省第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