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相连 上合共赢”全球媒体山东行走进上合示范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月4日讯 7月2日至4日,“丝路相连 上合共赢”——全球媒体山东行走进上合示范区,近20家国内外媒体相聚上合示范区,深度探访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丝路电商”综服基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等平台载体,挖掘上合示范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在联通世界、贸易便利、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精彩实践和澎湃动能。

走进位于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的上合组织国家文化元素展示区,异域风情扑面而来,俄罗斯蜂蜜、阿塞拜疆红酒、吉尔吉斯斯坦毛毡鞋等上合组织国家特色产品琳琅满目。

“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集中展示了上合组织各国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生活场景和特色元素,常态化展销上合组织国家商品5000余种,其中俄罗斯巧克力、印度精油、阿塞拜疆石榴汁等商品尤其受到消费者喜爱。”金茂上合之珠项目总经理刘汉邦介绍,在这里,已举办了2023上合博览会、“上合之夏”等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系列经贸、人文交流活动,2025上合博览会也将于本月17日在此举办,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企业齐聚一堂,探索合作新机遇。

TIR作为更便捷的通关路径,凭借“一次通关、全程互认”的显著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物流通道”。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一辆满载货物的TIR运输车辆在完成报关、验收等通关环节后,即将启程去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高汉玉介绍,自TIR国际运输业务开展以来,上合示范区已开行中俄、中吉乌、中哈等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运输品类由4类增加至40类,包括食品、机械、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初步形成国际公路运输区域枢纽。今年前5个月,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169辆次,中国车发运量居全国首位。

30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他见证了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往来的日益火热。“我会乌兹别克语、俄语、英语、汉语等6国语言,在这里,我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语言和专业优势,帮助更多客商和中国建立经贸联系。”赛义德·赛达赫梅多夫说道,“现在,想来中国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月我能接待十多批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代表和客商,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但我很高兴可以参与其中。”

据了解,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是我国多边合作机制下首个一站式专业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也是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四大服务专区之一,为用户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平台集聚上线企业达2.2万家,完成申报金额突破2500亿元。

聚焦为上合组织国家“育才”、多边经贸合作“搭台”,上合示范区还在积极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累计开展“中国—中亚五国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发展研修班”“走进蒙古商务研修班”等各类培训294个班次,来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84个国家的2万余人次参加培训;聚焦做实产业,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建设,规划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空调等整机工厂及产业链配套厂,将拉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群,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珊)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