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高压强势北抬,“桑拿天”提早!8日青岛高温有所缓解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5日讯  35℃、37℃、39℃……近期,我国中东部多地气温升高,青岛热度也正经历“超长待机”。5日白天,青岛天气晴朗,在阳光助力下气温迅速上升,市区最高气温31.1℃;北部内陆地区更是火力全开,平度最高气温达到40.5℃,突破了本周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而且与1961年以来全市的国家监测站记录的最高气温相比,也仅低0.5℃。

北方地区最近天气为什么会如此湿热?气象专家解释,近期北方的湿热天气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紧密相关。目前,副热带高压控制着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夏季风的北界已经到达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地区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一带,夏季风携带水汽和热量,形成了高温高湿天气。

实际上,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北方地区总会出现一段潮湿闷热的时期。而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北抬时间明显偏早,因此北方地区闷热天气比往年有所提前。在气温方面,华北地区大部近期最高气温在30℃左右,然而,由于湿度较高,因此体感温度较高。

那这种“桑拿天”还要持续多久?未来一段时间,副热带高压将进一步北抬,并将控制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因此,虽然近期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能够短暂缓解华北地区湿热,但是黄淮、华北、东北地区南部等地的高温闷热的天气还会持续。青岛的高温何时缓解?记者从青岛气象部门获悉,6日白天,青岛中北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光顾,降雨持续时间短,对目前高温作用不大。沿海一带最高气温在32-34℃,北部地区在38-39℃,天气十分炎热,周末外出要避免长时间待在户外。7日炎热稍有缓解,但北部地区仍会达到高温水平。8日,全市高温都能暂缓,沿海一带最高气温在29-31℃,北部地区也能降到32-33℃。

气象专家表示,高温高湿环境会使得人体散热能力减弱,导致体温调节失效,增加中暑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风险。大量出汗也会导致脱水或者电解质失衡,影响循环系统功能。因此,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等高风险人群,需要及时补水,避暑降温,适当使用空调降湿功能,多待在通风处和阴凉处,安全地度过这段湿热天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