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引领,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以“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引领,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青岛持续做强做优文旅深度融合

黄海之滨,文旅兴盛。随着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青举办,作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文旅商体展健”深度联动掀起文旅消费新潮流

这是盛夏青岛的活力一帧——

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奥帆中心景区,林立的桅杆勾勒出城市独特的天际轮廓,运动帆船、大型游艇有序出港,疾驰而过的红色快艇在碧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不同的港池内,一边是“水上飞人”凌空跃起,一边是潜水教练带着学员缓缓下潜。夜幕降临,“海上啤酒节”以浪花、啤酒花的交融闪耀夏夜。流光溢彩间,游船汽笛悠扬点缀。

“青岛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她和中国其他城市很不一样,城市紧邻着大海,建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漫步奥帆中心,法国游客Elisa感叹道。来自保加利亚的游客Romina和朋友们同样钟情于这座海滨城市:“我们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五四广场还有海滩,唱卡拉OK,这里的人们特别友好!”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优化,今年1至5月青岛接待入境游客21.6万人次,同比增长40%。无论是海上旅游场景的创新呈现,还是入境旅游接待规模的持续增长,都为青岛文旅消费带来了新增长点。

今年,青岛打造“一月一主题”文旅促消费品牌,策划举办首届青岛赏花节等主题消费活动,围绕重点节会赛事配套文旅营销,实现文、旅、商、体、展、健深度联动,涌现出一批优质产品供给,掀起文旅消费新潮流。

“海上看青岛”成网红打卡体验。6月11日,青岛海上旅游联合运营体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较去年提前48天。截至6月22日,海上旅游联合运营发船2.9万航次,接待游客11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4%。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消费升级密码。上半年,青岛审批大型演出27场。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推出涵盖景区、酒店、机场、交通等领域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和优惠,以“演”为引,以“旅”为媒,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演艺方面,《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2024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营收超3000万元。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拉动效应显著。突出“赛事引客,文旅留客”,以2025青岛马拉松为例,赛事前后两天及当天共5天的旅游黄金期内,周边景区接待人数环比增长79%,酒店入住率环比增长28%,拉动综合消费超1.3亿元。

此外,青岛还充分释放“情绪文旅”的消费张力,涌现出台东步行街“青岛啤酒交易所”等消费新场景。扶持年轻人喜爱的微短剧发展,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

为了更好聚人气、促消费,青岛通过财政补贴和市场化运作,直接向消费者发放各类文旅消费券。上半年,发放两轮住宿消费券1000万元,其中第一轮500万元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约3000万元,间接带动各领域消费过亿元。接下来,青岛还将发放文体娱消费券1000万元。

“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近日,随着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启动预售,一版虚实结合的预告片,让影迷们对电影故事发生地之一的崂山充满了好奇。回应影迷需求,崂山风景区密切对接电影出品方、发行方,联动多部门单位策划联合宣推,抢先营造“跟着电影游崂山”的热潮。

《聊斋:兰若寺》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继《长安三万里》后的第二部作品。今年4月,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华表奖的聚光灯首次离开北京,就投射到了青岛。追光动画总裁、青岛籍电影人于洲在家乡推介的电影,正是《聊斋:兰若寺》。

颁奖活动期间,《青岛市支持电影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发布,“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游中国”“跟着电影品美食”等跨界创新项目在青岛落地,以电影力量推动文旅经济发展。1个多月后,《蛟龙行动》实景片场暨青岛东方影都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投用,实现“电影+文旅”的跨界融合。暑期,基地的蛟龙逐浪·深海探秘体验营人气高涨。

文旅与科技的深度握手,让青岛不仅拥有电影工业化的“硬核浪漫”,更有沉浸式体验的蔚蓝宇宙。

6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二批拟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名单,以青岛企业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依托单位的“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入选。不久前,该企业参与打造的青岛首个“海洋元宇宙”文旅综合体——Art Sea艺术海世界正式开馆。作为国内首个“数实融合”海洋文化综合体,项目以“艺术化海洋”为核心,依托AIGC生成、MR混合现实等技术,为市民游客开启一场从远古海洋到科幻未来的奇幻漫游,成为青岛文旅产业升级的又一创新呈现。

正是这些沉浸式的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着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今年以来,青岛文旅推动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首个以“水”为主题的综合性文旅项目东方伊甸园、“极地之光·青岛海上摩天轮”、体育小镇水世界等文旅项目投入使用,“青岛旅游地图”不断刷新。青岛文旅还围绕海上旅游、高端酒店、文旅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势能。邮轮方面,已引进欧罗巴2号、爱达·魔都号等国际邮轮在青运营,截至今年5月接待邮轮旅客超4万人次。

文旅融合国际化特色愈发鲜明

老青岛的口中,栈桥所在的海湾被亲切地称作“前海沿儿”。曾几何时,到“前海沿儿”吹吹海风,唱着“一二一、上街里”逛中山路,是几代人童年游玩的“顶配”。今天,依托文化“两创”的深入推进,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代表的城市记忆载体没有远去,而是转变为青岛深化文旅融合、对话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

6月22日至26日,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以一场场“行进式艺术巡游”,在栈桥、奥帆中心、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中山公园等城市地标带来文化盛宴。首场巡游中,栈桥长虹远引,海天辽阔为幕,来自俄罗斯、韩国、斯里兰卡、泰国及国内的民间艺术表演者们尽情起舞,包括胶州秧歌、鸳鸯螳螂拳等在内的青岛国家级非遗精彩亮相,民间艺术的“美美与共”直抵人心。

“前海沿儿”变了,也没变。变的是新场景越来越多、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不变的是她所承载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跨越时间的流逝不改纯粹。2024年底,青岛历史城区、崂山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青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同样在去年,另一个重磅消息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传来——青岛市被正式宣布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这座城市有了面向世界的最新注脚,文旅融合也站上新起点。一年来,青岛文旅融合的国际化特色愈发鲜明——

国际化的文旅场景,让文化底蕴与旅游经济深度交融。今年新签约的“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已全面启动,计划2026年暑期整体竣工交付。作为上合示范区标志性文旅项目,将成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商旅人文交流、文明互学互鉴的新地标。而在当下,多元文旅场景加快呈现:国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携国际乐团带来谭盾音乐周,青岛市美术馆阿尔丰斯·穆夏展览揭幕在即。

国际化的文旅活动,让文化交流与旅游体验双向赋能。青岛将举办“开放青岛·拥抱上合”系列活动,从7月中旬到8月底,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团体来青开展多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备受期待的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计划推出艺术巡游、电音节、街头表演等近2000场活动;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国际戏剧学院奖等本土国际文旅IP将陆续绽放。

国际化的文旅服务,让便利体验与文化感知同步升级。青岛制定入境旅游提升方案和韩国市场专项方案,持续完善入境旅游服务体系,尤其是提高入境游客消费便利度,积极推进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服务。从热门景区来看,青岛啤酒博物馆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增幅超50%,占整体接待人数比例已近20%,其中尤以韩国游客居多,占境外游客的80%以上。博物馆从购票便捷性、语言适配及服务精细化上全面升级,上线多语种购票通道,新增韩语导览服务,支持韩元支付及国际信用卡结算,还为游客量身打造青岛啤酒配炸鸡、蛤蜊的味蕾盛宴,成为全面提升青岛入境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缩影。

潮声起处,文旅和鸣。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正以“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为契机,向世界敞开怀抱。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逐渐跃然眼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青岛日报2025年7月7日1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