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的西瓜隔夜还能吃吗?听听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怎么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7日讯 炎炎夏日,切开的冰镇西瓜是消暑解渴的佳品。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一次吃不完一整个西瓜,剩下切开的西瓜隔夜还能吃吗?直接丢弃觉得可惜,可食用又担心不安全。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能否食用隔夜西瓜,背后涉及诸多科学因素,需要全面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市疾控中心专家李辉介绍,西瓜富含水分、糖分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在为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环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当西瓜被切开后,原本密闭的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便会迅速附着在西瓜的切面上。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微生物会利用西瓜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新陈代谢,大量繁殖。例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在20到40℃的环境中,每20分钟左右就能繁殖一代。随着微生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们会分解西瓜中的糖分、蛋白质等物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导致西瓜的口感变差,出现发酸、发馊的味道,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使得西瓜变质。

此外,西瓜中含有的多酚氧化酶等酶类,在切开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酶促褐变,导致西瓜切面颜色变深,这也是西瓜变质的一种表现。虽然酶促褐变本身不一定会产生有害物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瓜内部的生化反应发生了变化,也预示着西瓜的品质开始下降。

这里所说的“隔夜”,通常指的是西瓜切开后放置了8到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保存不当,西瓜面临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首先是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如前文所述,微生物在西瓜上快速繁殖,大量的细菌、霉菌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食用被致病菌污染的西瓜,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危害更大。

其次,西瓜中的营养成分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流失。维生素C等对氧化敏感的营养物质,在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后,会被逐渐氧化破坏,降低西瓜的营养价值。同时,西瓜中的糖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原本香甜多汁的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要想让切开的西瓜在隔夜后还能安全食用,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保存方法。”李辉介绍,西瓜切开后,应立即用干净的保鲜膜将切面完全覆盖。保鲜膜的作用不仅是防止外界的灰尘、蚊虫等直接接触西瓜,更重要的是减少西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延缓微生物的污染和氧化过程。在覆盖保鲜膜时,要尽量将其紧贴西瓜切面,排出内部的空气,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

覆盖好保鲜膜后,应尽快将西瓜放入冰箱冷藏。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2到8℃,这个温度范围可以有效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减缓西瓜变质的进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西瓜放在冰箱的冷冻室,过低的温度会破坏西瓜的细胞结构,导致西瓜解冻后口感变得软烂,失去原有的风味。

将西瓜放入冰箱时,要避免与气味较大或容易串味的食物放在一起,如洋葱、大蒜等。因为西瓜质地柔软,容易吸收其他食物的气味,影响自身的口感。同时,也要防止西瓜被其他食物污染,最好将西瓜放在冰箱的单独隔层或保鲜盒中。

“即使采取了正确的保存方法,在食用隔夜西瓜前,也需要仔细判断其是否变质。”李辉说,首先,观察西瓜的外观,如果西瓜切面出现明显的变色,如颜色发黑、发灰,或者有白色、绿色的霉斑,那么说明西瓜已经变质,不能食用;其次,闻西瓜的气味,新鲜的西瓜应该具有清新的香甜味,如果闻到有刺鼻的酸味、腐臭味,即便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也不应食用;最后,品尝西瓜的口感。如果西瓜吃起来发酸、发苦,或者失去了原本的脆嫩多汁,变得软烂,也表明西瓜已经变质,应立即丢弃。

李辉强调,切开的西瓜隔夜并非绝对不能吃,只要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并在食用前仔细判断其品质,依然可以放心享用美味的西瓜。但为了保证饮食健康,尽量还是减少西瓜切开后放置的时间,现切现吃是最好的选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