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 解码共享数字化福利的“山东路径”

齐鲁平原上,火热的“三夏”刚刚过去,然而在山东高密姜庄镇的广袤麦田里,麦浪翻滚中不见传统农忙时节的人影攒动。取而代之的,是装配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雷沃智能农机组成的“钢铁战队”。得益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应用层面的突破,以及山东这些年不断加码的农村“新基建”,“无人农业”也逐渐成为了现实。

这是近年来山东加快以5G/5G-A、算力、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日常场景里扫码支付、手机导航,到“灯塔工厂”里自行运转的生产线、寿光蔬菜大棚里的机器狗,再到能够智慧识别问题并“瞬时”派单的城市管理系统,不可否认,从5G/5G-A、大数据到“AI+万物”,数实融合已经是社会进化的不可逆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更多人有机会、有能力享受数字化的红利,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山东,探索出了一条“硬件+软件”双管齐下的有效路径。

让数字世界“触达”更多人,需要给社会成员提供用得起、速度快的“接口”。近年来,山东频频加码数字基础设施,已累计开通5G基站25.4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99%,5G-A基站(多载波聚合、通感一体)数量突破1.3万个,为全社会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奠定了高效网络底座。

同时,以5G-A技术为引擎,山东还在布局开拓多场景应用,加速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进程。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低空经济、乡村振兴、智慧文旅等民生领域,山东试点部署三载波聚合网络,实现了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变革的领先探索。比如在青岛率先建成的全省首批双万兆社区,已经实现了万兆云游戏、3D光感知、8K高清传输、VR沉浸式体验等场景的极致应用。而在低空经济领域,作为国家低空经济改革创新试点城市的重要成果,济南重点研发的鲲鹏智飞1.0系统已实现了对低空飞行器运行全天候立体化监管。

让更多人“能够”在数实融合的世界里享受高品质的数字生活,就离不开“政策+教育”的全链条“软件”服务。 事实上,早在2021年,山东就出台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实施方案》,整合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资源,打造覆盖全省城乡的数字素养培训网络,为居民提高获取、传输、处理、应用数字信息的能力提供场景。

同时,关注农民、老年人、失能人士等特殊群体,积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接地气”的创新模式,服务特殊群体,弥合数字鸿沟。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的“银龄数字课堂”便是一个生动范例。在这个课堂上,社区志愿者们“一对一”辅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寿光市则将电商技能培训巧妙融入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邀请专业的电商讲师为农民开展系统的电商技能培训,培育出大批“新农人”主播,为传统农业注入数字新活力。

此外,在基础教育领域,山东正以“四个强化”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强青少年编程与AI教育,助力其未来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举办数字工程师大赛、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职工创新大赛。大力培育“数字工匠”,提升数字经济企业职工数字素养。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变社会,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服务人类,但技术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取决于我们发明的技术类型以及我们如何使用它们。面对一轮轮不断到来的数字科技变革浪潮,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山东方案”,让每个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共享一个数字化未来。(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高一铭)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