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日均接收垃圾超3000吨,城市美容师用汗水守护城市“颜值”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7日讯 盛夏七月,岛城气温持续攀升,骄阳似火、闷热难耐,开启了“桑拿天”模式。面对高温,人们避之不及,纷纷躲进了空调房避暑,但青岛水务固废公司的环卫人却无惧“烤”验,迎着灼人的烈日,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守护着城市的整洁与美丽。

为了保障岛城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中转站驾驶员李杰驾驶着近20吨重的转运车行驶在环湾路上。随着青岛进入旅游旺季,环湾路上车流激增,平时单趟来回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现在有时两小时还没跑完。“旅游季游客多,垃圾也跟着翻倍,要是转运不及时,青岛的美丽形象就大打折扣了。”李杰抹了把脸上的汗水。

中转站卸料大厅内,泊位操作工韩林熟练地引导各区垃圾收集车精准停靠,随着垃圾一倾而下,刺鼻的异味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虽然刚刚接班,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衣服上、地上掉。“这几天实在是太热了,但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停下来,垃圾在站上多滞留一分钟,城市的整洁就会多一分风险”,韩林一边说,一边快速清理着散落在卸料口的生活垃圾。

垃圾转运车罐体上的橡胶密封条,是防止污水渗漏和异味外溢的重要防线。为了避免密封条因老化变形开裂而造成污水滴漏、环境污染,维修中心汽车修理工陈兴杰顶着烈日和罐体散发的异味,用螺丝刀一点点剥离粘连的密封条,对安装槽内残留的垃圾和老化橡胶碎屑进行彻底清除后,将新的密封条严丝合缝嵌入沟槽。一整套更换工作完成后,陈兴杰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汗珠和溅上的油污,他说:“天再热,活也得干好。垃圾车密封不严,洒漏到路上影响就大了。咱这身汗,流得值!”

夏日的街头暑气逼人,飞灰填埋场上的地表最高温度达到了51℃,作业现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平均年龄已达55岁的填埋作业工们顶着阵阵热浪正在有序地进行揭膜、吊装、码袋、铺膜作业,保证每天130吨垃圾飞灰得到规范处置。“这天气,热是肯定的,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每个人的衣服上都会晕开一片片白色的盐渍,但这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因为热就不干了。”现场作业工刘志美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在小涧西污泥干化焚烧处置项目建设现场,虽然正值酷暑,但是土建施工人员抓住雨季来临之前的晴好时机,集中人力、机械对围墙、外墙粉刷等进行最后的施工;安装人员爬上高耸的设备钢架,对设备安装质量进行细致自检复核;运行人员对前期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信号传输设备进行反复测试调整,确保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项目团队争分夺秒、上下一心,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高温天气安全隐患多,必须多检查几遍才放心。”洁宝公司安全员马长宏丝毫没有因为热浪侵袭而忽略厂区巡检监护,依然每天坚持巡检至少3趟。在室温接近40℃的密闭运行车间内,他手持检查记录本,仔细排查碟盘筛、滚筒筛等设备的电路接口是否因高温出现线路老化、短路隐患。发现职工防尘口罩佩戴不规范时,会立刻提出警示,提醒对方:“防尘口罩金属条一定要贴紧鼻梁,这可不是小事,关乎身体健康和安全!”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日均接收垃圾超3000吨,为应对酷暑“烤”验,青岛水务固废公司科学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备足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全天供应解暑绿豆汤和清凉饮用水,保障职工在高温环境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