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7月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西韩家台村老人韩淑花家的小院里热闹非凡,时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这位天生失明,先后失去独生女儿、老伴儿的孤寡老人,正在真情巴士“微笑”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们的陪伴下,欢度74岁生日,这也是志愿者们陪伴她过的第11个生日。
第11个生日,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上午9时许,志愿者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了韩大娘家门口。“大娘,我们来看你啦!”刚一进门,志愿者韩燕就热情地呼喊着。老人闻声摸索着刚要下床,就被志愿者们拦住了。“大娘,不用忙,试试我给你买的新衣裳!”韩燕来到老人身边,握着她的手说道。
随后,志愿者们分工协作,韩大娘家小小的厨房里很快就传来了锅碗瓢盆的“协奏曲”。志愿者张会本熟练地抡起菜刀剁鸡,韩祥和周建忙着洗菜备料。韩燕帮老人试穿完新衣服后,又将带着“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字样的寿桃按顺序摆放好。虽然韩大娘眼睛看不见,但她用手细细地抚摸着,感受着志愿者们带给她的温暖。
生日宴上,韩大娘动容地说道:“孩子们,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这十多年里一直想着我。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志愿者们与韩大娘的缘分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韩淑花老人的独生女儿因病离世,老两口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那时,她和老伴韩金宝痛不欲生,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念。真情巴士“微笑”志愿团队的志愿者偶然了解到情况后,决定对老两口开展结对帮扶。
此后,团队成员每周都会来到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采买生活用品、陪伴老人聊天,帮助他们慢慢走出阴霾。但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命运再次给了韩淑花老人沉重一击,老伴因病去世,独留下了老人自己。为了让老人早日走出痛苦,志愿者韩燕每天都会到老人家中探望,其他团队成员也都轮流上门陪伴,让老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老人经常拉着志愿者们的手说:“你们就跟我的孩子一样,我活着又有了念想。”
如今的韩大娘积极乐观,邻居们都说老人比以往爱笑了很多。因眼睛看不见,韩大娘做不了太多事情,但是每逢志愿团队的“儿女”来家探望,她都提前用电饼铛烤好瓜子招待;自家养的土鸡下了蛋,老人也不舍得吃,一直攒着,硬要塞给“孩子们”。这些都承载着韩大娘对真情巴士“儿女”的感激和爱意。
11年父女情,她再次帮老人“圆梦”
11年长期帮扶孤寡老人的还有真情巴士“向日葵”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杨忠春。
2014年5月,杨忠春偶然听朋友说起了张家楼街道的丁德青大爷。老人时年71岁,无儿无女,一直独自居住,是村里的低保户,身体还算硬朗,但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需要常年服药,生活十分孤单。善良的杨忠春立刻联想起了自己已故多年的父亲,从那以后,她主动联系开展长期帮扶。
得知老人服用的“咳喘宁”药剂在农村并不好买,她便主动承担起了帮助老人买药的任务,一月两次,从未耽误。每次送药前,细心的杨忠春都会将药分装好,并写明注意事项。除此之外,杨忠春还会在探望时给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助老人收拾家务,每年换季时节,她都会提前给老人送去崭新的衣服鞋帽等,每年老人的生日也从不缺席。
在日前的探望中,杨忠春得知老人一直有个心愿,想去赶一次泊里大集,便和丈夫丁彦家早早要好了公休。早晨7:00,夫妻俩从家出发,接上丁大爷后继续行驶15公里,8:30到达泊里大集。杨忠春夫妇搀扶着丁大爷,为老人选买了衣服、凉鞋和帽子,还特意买了丁大爷心心念念的泊里烧肉。
选购凉鞋时,摊主看着杨忠春对丁大爷的贴心照顾,感慨地说道:“叔,看你闺女很细心,真孝顺啊。”丁大爷笑得合不拢嘴,说道:“是啊,小杨闺女对我比亲闺女还上心!”
像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真情巴士的职工队伍中还有很多。多年来,公交驾驶员化身志愿者,常态化帮扶孤寡、空巢老人共计110余位,他们定期探望,用自己的温暖陪伴照亮了老人的晚年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张真真)
责任编辑:杨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