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总规模30亿元的AIC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各类科技创新债券融资规模超43亿元、科技型企业新增贷款140.9亿元……
2025年以来,青岛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构建起一套多层次、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从AIC的“耐心资本”到科创债的低成本资金,再到投贷联动、银保协同的创新模式。
这种体系化的金融支持,不仅解决了青岛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更让金融资源与创新要素实现了高效对接,从而实现资本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01
6月30日,青岛市规模最大的AIC基金——青岛工融鼎汇华资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青岛第二只注册的AIC基金,也是青岛市首只AIC创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工银投资、青岛华通创投、市南区海诺投资共同发起设立,华通创投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青岛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总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
基金重点投向大数据(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产业。
在此之前,青岛市首只AIC基金——青岛融汇芯科企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4月29日完成首个项目投资交割,该基金也由此成为全省第一只完成项目投资的AIC基金。
2024年9月,青岛等18个城市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其后,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设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工、农、中、建、交5家AIC相继宣布在青岛设立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的合作意向。
2025年以来,青岛AIC股权投资试点持续扩容,市委金融办统筹省、市、区三级平台公司与五大AIC对接,积极促成8只AIC股权投资基金签约青岛,总规模152.2亿元。
AIC基金在青岛的加速布局,对本地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科技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征,与银行传统信贷风险偏好不匹配。AIC股权投资试点开辟了银行资金支持股权投资的新路径,银行通过长期资本介入科创企业,可以精准识别优质科创项目,提供综合化服务。
随着这些“耐心资本”的落地,必将加速青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从而形成“资本+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02
5月7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其中一大亮点是在发行主体上新增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
政策风起,青岛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闻“风”而动,抢滩科创债。
5月30日,山东融发腾达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行青岛首单高成长产业债券5亿元,这也是国家新政后青岛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
6月3日,青岛融合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行科技创新债券8亿元。
6月17日,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5海尔智家MTN002(科创债)”,规模2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66%,创下了海尔同期限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新低。
6月23日,青岛农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簿记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这是全国农商银行系统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也是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的第一笔科技创新债券。

农商行此次募集的资金将聚焦青岛市重点发展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专项用于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此外,青岛还有部分项目已获沪深交易所无异议函,相关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相关的研发投入、购买知识产权以及项目建设、并购、运营等支出。
03
不仅仅是新政策、新试点加速落地,青岛还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投贷联动、银担、银保携手等,形成协同发展、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广度、精度。
针对“银行机构不敢贷、投资机构看不清”这一长期困扰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此前,青岛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金融投(保)贷融资模式,引入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参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联动,推动实现科技金融风险收益有效平衡。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同市科技、财政、市委金融办等部门深入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将科技金融投(保)贷模式升级到投保贷、投贷、跟贷、保贷4种模式联动、财政贴息贴保叠加的“4.0版本”,持续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投贷新动能。
近日,青岛美尔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凭借两项专利获得350万元流动资金,该笔业务由青岛融资担保集团联合相关机构,通过“评估+质押+担保”全链条模式,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青岛融资担保集团已构建起全方位服务科创企业的担保体系,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担保余额已突破18亿元,惠及企业数量持续攀升。
近日,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青岛融资担保集团,创设青科融担特色融资模式,分别单列50亿元的再贷款专项额度和融资担保额度,助力抵质押物匮乏的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

除了担保,银行与保险联手同样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研发中,中试阶段作为实验室成果迈向规模化生产的必经环节,往往面临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传统融资渠道不足等难题。
青岛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发的科技型企业,研发项目进入到中试阶段,亟需持续的资金支持保障研发与验证顺利推进。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考虑到中试项目的技术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引入人保财险青岛分公司的“中试综合保险”,完成了青岛市首单“中试贷款+中试综合保险”保贷联动业务,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中试贷款”。
更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被看见,银担、银保携手发力,精准滴灌正成为2025年青岛科技金融的鲜明特质。
截至5月末,青岛科技型白名单企业贷款余额1462.4亿元,较年初新增140.9亿元,同比增长21.2%。
用足用好各类金融政策工具,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青岛正不断引入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助力青岛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迸发出蓬勃生机。
记者|傅军 编辑|赵笛
摄影|赵健鹏 制作|宋尉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