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8日讯 日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在青岛基地举办。会议汇聚近20位来自高校、研究所(院)、主管部门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纲要》,就青岛基地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开展深入研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大刚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把服务国家和社会作为最高追求,不断铸就“为人民而设计”的大学品牌。青岛基地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改革的“火车头”和“试验田”,致力于打造校地融合的文化地标与产教协同实践平台,在学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以及青岛打造现代海洋城市中发挥独特作用,期待通过专家的把脉定位和智慧集锦,引领青岛基地打造海洋设计新方向、产教融合新高地,成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引擎。
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王磊,从国家战略规划出发,强调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省内高校在推动陆海统筹、济南青岛都市“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中的关键角色。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期待论证会在促进学校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为全省高等海洋设计教育的产教融合实践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高校在服务重大战略和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青岛基地管委会主任孙磊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纲要》报告。他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区域产业特色,全面系统地围绕“基地发展历程与现状、海洋设计教育的战略意义、发展路径与实施方案”三个方面阐述了青岛基地发展的基本脉络、目标定位和未来规划。
与会专家结合各自领域的经验和见解依次发表论证观点,并讨论汇总,形成书面论证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区域产业生态、国家战略规划,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和新视野,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青岛基地的建设规划要结合青岛海洋科学城优势,走出一条设计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特色之路。与会专家表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期,要聚焦设计学科转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体系,打造海洋文化设计的“新高地”。以差异化定位为核心战略,锚定海洋装备设计、时尚科技、生态设计等新兴领域驱动产业升级;建设“教研相长、协同共进”的高层次教育生态,强化政策研究与理论创新能力,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探索“艺术+科学”的创新范式,以跨领域合作为纽带,推动教育内容变革和设计成果转化,提升社会美育广度与深度。精准对标前沿实践,在评估机制建立、综合管理架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突破路径依赖与思维定式,主动借鉴标杆经验、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共生发展。
青岛基地将认真吸纳意见建议,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在培养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服务经略海洋战略以及济青“双圈”联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通过完善“嵌入型教育”体系,聚焦服务教育强国、强省建设,助力山东海洋强省战略和青岛海洋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国家、区域及学校三个层面的多维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青岛基地是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由学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同建设,是学校在青岛辐射胶东地区的前站、桥头堡,在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并输送优质人才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承接学校设计学科新的增长点上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产业环境和综合质养,未来发展将在“立足青岛海洋经济,着眼山东转型提档,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紧扣世界发展前沿”的原则下,聚焦“海洋设计”核心主题,努力打造成为学校济青联建与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新型实验区、可持续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推动学校设计教育转型发展。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青岛基地文化艺术中心、“山东手造”(青岛)国际展示体验中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张念香)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