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丹心铸辉煌——记革命战士周典英

一、人物简介

周典英,女,汉族,193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平度大泽山韭园村人,曾任抗战时期儿童团团长,高家小学教师。2023年,被聘任为大泽山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二、人物突出事迹简介

周典英,抗战峥嵘岁月的见证者,历史的参与者,党的忠诚战士,继承父亲革命精神,终身践行党的理念。抗战时期,周典英任儿童团团长,白天,教团员们识字写字,讲述党的故事,播撒信仰的种子,夜晚,化身村庄守夜人,保卫村庄和平。解放后,周典英任高家小学教师,四十载桃李春风,教书育人。退休后,周典英任大泽山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继续发挥余热,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而努力。

三、人物事迹

在韭园村,有一个名字,历经风雨,依旧熠熠生辉——周典英。她生于1938年,岁月如刀,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沧桑的印记,但那双明亮的眼眸,却如同星辰般,永远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不仅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更是那段历史的参与者,是党的忠诚战士,是终身践行党的理想的楷模。

周典英的父亲,是西海军分区的秘密联络站长。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肩负起传递信息、掩护同志、保存军用物资的重任。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悄悄出发,将一份份密件送到战友手中。那些金银资金,在他手中如同生命般宝贵,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回运送,多次粉碎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因此,他也成了日军眼中的钉子,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周典英五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五名日本鬼子突然闯入家中。他们端起刺刀,逼问父亲的下落。全家人面对鬼子的威胁,守口如瓶,坚决不泄露半点信息。鬼子们恼羞成怒,开始粗暴地对待家人。一个鬼子用力撕扯母亲的发髻,另一个则仔细检查周典英的双手。那双因常年挖野菜而粗糙开裂的手,让鬼子们疑惑不已。幸运的是,他们并未看出破绽,最终悻悻离去。

那一刻,周典英虽小,但她的心中却种下了坚定的信念。她亲眼目睹了家园被毁的惨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父亲的熏陶与影响下,她早早地明白了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深刻内涵。她勇敢地挑起了儿童团团长的重任,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家乡、保卫乡亲的神圣使命。白天,周典英化身“教书先生”,教团员们识字写字,讲述党的故事,播撒信仰的种子。夜幕降临,她又披上斗篷,化身村里的守夜人,肩负着站岗放哨、传递信息的重任。她深系乡亲们的安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个寂静的夜晚,周典英敏锐地察觉到远处有一队黑影悄然向村庄逼近。她立即躲进草堆,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她的心跳如鼓,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按照事先的约定向远处的民兵发出信号。民兵们收到信号后,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日本鬼子见势不妙,最终不敢轻举妄动。

抗战胜利后,中国迎来了新曙光。但周典英深知,战争的结束只是新的开始。她怀着以教育强国为己任的信念,疯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长大后,她毅然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将自身的知识和丰富经验倾囊相授给下一代。

四十余载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退休后,她并未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而努力。2023年,她被聘任为大泽山小学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每当她讲起那些往事,眼中总会闪烁着泪光,那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是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

此外,在重要的节日和闲暇之余,周典英还会主动前往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她站在那些珍贵的文物前,与游客一同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重现大泽山镇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每当讲到动情之处,她的声音总会颤抖,眼中满是泪水。但那些泪水,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对先烈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深深敬仰。

从青丝秀发到两鬓白发,周典英从未后悔过自己为党、为人民付出的青春和热血。她的一生,是对党的忠诚与信仰的最好诠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郭亚琪  宫传植)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