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IP”点燃动画想象力!青岛籍电影人于洲打造“志怪新语”


《聊斋:兰若寺》焕新传统文化叙事 “国漫IP”点燃动画想象力

于洲:创新“中式美学” 打造“志怪新语”

●过去十年来,中国动画有了巨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论故事还是美术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和经典作品,我们希望把他们再现出来,这也促成了追光动画坚定地走上“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之路。

●《聊斋:兰若寺》中《崂山道士》篇的毛毡风格,是中国动画在技术和美术风格方面的新突破。

2025年暑期档,全国电影市场正迎来回温势头:7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单日票房过两亿;7月21日,时隔近两个月工作日单日票房过亿。以《聊斋:兰若寺》为代表的动画片表现优异,成功将影迷带回影院。凭借对中国文化的全新阐释和对动画制作的全面突破,出品方追光动画将文化经典转化为视听语言,在大银幕上完成了文化转译和代际传递。

近年来,追光动画相继推出了《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动画精品,实现了中国动画产业在艺术创作与商业价值之间的正向循环。这些作品始终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底色,通过将水墨、工笔、敦煌壁画等传统美学的动画还原,把“宋韵美学”“盛唐气象”搬上大银幕。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是一位青岛籍电影人,此次《聊斋:兰若寺》以创新美学手法讲述了《崂山道士》的故事,也让青岛影迷平添一份亲切。于洲对此表示:“《聊斋:兰若寺》承继了魏晋时代的志怪传统,虽然以鬼怪来讲述故事,但是它表达更多的是人心、世间情。”

《聊斋:兰若寺》片尾彩蛋惊现《三国第一部:争洛阳》,这部开发中的大制作进一步激发了观众对国风战争动画史诗片的期待。

古井说书,动画解码《聊斋志异》

记者:《聊斋:兰若寺》与《长安三万里》同属于“新文化”系列,这一系列对题材的挑选、对审美的表达是不是有一些共性?

于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和经典作品,我们希望用“新文化”系列把他们再现出来,这也促成了追光动画坚定地走上“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之路。

过去十年来,中国动画有了巨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论是故事还是美术风格。动画电影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属性,比如中国人特有的含蓄、留白和意境。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有巨大的文化宝藏,都适合我们用动画电影来表现,也是宝贵的创作源泉。

记者:《聊斋:兰若寺》在一个大故事里嵌套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风格迥异,像《崂山道士》属于毛毡风,《聂小倩》变成了民国题材,《画皮》属于清冷的宋代工笔画风格。制作体量显然非常大,远超过普通动画电影的体量,为什么要选择这么有挑战性的创作路径?

于洲:《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的故事都比较短。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基于原来的故事创作,不做太多的扩充、改编,所以,故事采用了这种篇章式的结构。以蒲松龄在兰若寺古井下与灵蟾、玄龟二精怪竞赛讲故事为引子,一个外部的故事串起五个故事,这也是一个特殊的设定,保持了与原著架构的一致性。这个设定也非常具有中国人讲究的传承意味,就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崂山道士》的毛毡风格确实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从制作方面来说也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前期探讨阶段试图做出些新意,最终谈到了“毛毡手法”。因为毛毡往往用在一些实验动画领域,它是定格动画的一种材质。之前有各种材质的动画创作,但是没有人用CG来实现这种毛毡的效果,因此,我们从技术上做了很多的开发和准备。最终从角色、场景到片中所有的视觉呈现,全是这种毛毡的效果。从首映反应来看,观众觉得毛毡风非常可爱,《崂山道士》也是中国动画在技术和美术风格方面的突破创新。

记者:“白蛇”系列推出了三部曲,《聊斋:兰若寺》也会有续集吗?

于洲:《聊斋志异》有490多个故事,我们选择故事时要考虑取舍。《聊斋:兰若寺》是“聊斋”系列的开头,它的主线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所以,它选择的故事之间有一些渐进式的推进。我们希望后续“聊斋”会成为一个系列,第二部能继续开发《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

创作提速,战争史诗在路上

记者:从最早的《小门神》到现在的《聊斋:兰若寺》,追光动画的每部作品风格差异极大,包含民俗文化、宠物题材、封神故事等,这种创新的内因是什么?

于洲:创作者的创新源自观众希望看到新东西,而且,动画电影的创新也让我们更有干劲儿。这十几年下来,追光动画做了10部作品,每一部的故事讲述、美术风格、制作水准都有创新。《聊斋:兰若寺》的六个篇章每一部分美术风格各不相同,期待观众发现。

记者:追光动画的滚动开发模式在业内独树一帜。正在开发的《三国第一部:争洛阳》会在什么时间跟影迷见面?后续听说追光动画还在开发其他名著?

《聊斋:兰若寺》以动画阐释传统经典。

于洲:《三国第一部:争洛阳》预计在明年暑期上映。我们在《聊斋:兰若寺》片尾彩蛋里也做了预告。它是“三国”系列的第一部,在视觉和叙事方面会有一些不同。它的故事基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历史为主,展现“三国”的缘起。

从明年起,追光动画的新片从一年一部变成了一年两部,每隔半年就有一部新片——暑期档一部《三国第一部:争洛阳》,明年冬天会上映《水浒1:风雪山神庙》。一说名字大家就知道会讲谁的故事。2027年暑假上映的一部电影是《朝花·夕拾》,讲鲁迅的故事。创作提速也体现了动画电影工业化的进展。

IP延伸,国漫的破圈之路

记者:泡泡玛特的Labubu今年爆火,在国际领域掀起了潮玩风。追光动画有这么多IP,后续在文创潮玩领域有开发计划吗?

于洲:泡泡玛特这件事特别好。就中国IP的价值而言,泡泡玛特从国内到海外有非常大的突破。从追光动画的角度,我们看到动画电影未来IP的价值。但是,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做好电影。从“聊斋”到“三国”“水浒”,还有未来的《朝花·夕拾》,我们希望这几部电影都能够取得成功。

在IP的开发方面,包括这种衍生品的合作,我们都有一些推进。在未来一两年之内,观众会看到有一些基于《长安三万里》《白蛇》系列、《聊斋》《三国》等动画IP衍生品的业务新发展。

记者:今年,《聊斋:兰若寺》和山东文旅有深入合作,像是崂山景区对持有票根的影迷推出半价优惠,您怎么看这种“电影+文旅”的模式。

于洲:《聊斋:兰若寺》这次和咱们山东有很多合作,包括崂山景区也包括淄博的聊斋园,希望电影能够对文旅带来一些推动作用,至于推动效果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我们也非常感谢崂山景区,包括青岛和淄博的相关部门,他们一直积极地配合电影的宣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青岛日报2025年7月28日7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