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创产值突破亿元!“青砧”系苹果砧木自成果转化落地陕西以来,在全国示范应用约20万亩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30日讯 在距青岛1200多公里的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圃内,“青砧1号”砧木郁郁葱葱、长势旺盛。“青砧”系苹果砧木是青岛市农科院经30年研发选育的新品种,自2023年成果转化落地陕西以来,已在全国示范应用约20万亩,年创产值突破亿元。

“青砧”系列是青岛市农科院沙广利研究员团队精心研发与选育的苹果矮化砧木,具有耐盐碱、抗干旱、早果丰产、适应范围广等特点,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誉为“苹果矮化栽培的中国根”。2023年7月15日,青岛市农科院与陕西省咸恒公司签订了“青砧”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4个植物新品种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是全国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砧木新品种繁育权实施许可转让。

成果转让后,青岛市农科院“苹果砧木”育种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青砧高位嫁接培育分枝大苗技术”专利,指导咸恒公司进行育苗模式的升级换代,形成了脱毒苗木繁育、分枝大苗建园等核心技术。与咸恒公司联合创新了“‘青砧’无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技术”、“H1358早果丰产年度管理技术”等种植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为了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严格的耕地政策,“不与粮棉争地,上山上坡”,成为发展果树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70%老旧低效面临更新改造的局面,给“青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咸恒公司顺应苹果产业发展形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地区、新疆戈壁荒滩地区建设试验示范园,充分展示了“青砧”耐重茬、耐瘠薄、抗寒抗旱、早果丰产的突出优点,得到当地产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广大果农的充分认可,有力促进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比如,在新疆喀什泽普县富民产业园青砧基地,曾经是黄沙漫卷的戈壁荒滩,依托青砧建成了23000余亩苹果园,主栽品种为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成活率达到98%以上。如今,这里已是万亩翠绿的苹果海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将“青砧”良种成功引至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了中国苹果砧木技术的首次海外扎根结果。

“面向未来,我们将深化技术研发,协同攻关,加速良种良法升级换代,以科技力量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宋晓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阮桂丽)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