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176座城市、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海信网科,专注“AI+制造”、自主研发国内首款面向制造业工业大模型的创新奇智,深耕智慧城轨领域、斩获多项轨道交通科学技术奖项的青铁科技,填补国内空白、有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的“卡脖子”问题的国华智能……
7月30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媒体见面会举行。四家人工智能产业链主企业海信网科、创新奇智、青铁科技、国华智能现场讲述企业创新成果,分享品牌发展故事。
从企业的分享中不难发现,每一个好品牌都在用各自的创新实践诠释着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智造”内核。
可以说,创新基因的深度积淀,是这些品牌站稳脚跟的基石。海信网科连续7年被第三方评选为交警最认可的品牌、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背后,是企业坚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年均10%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千余项知识产权的硬核支撑;创新奇智在“AI+制造”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源于对工业大模型技术和产品体系的持续迭代;青铁科技获得发明专利等各项知识产权70余项,国华智能50%以上的硕、博高学历技术团队,共同彰显着青岛人工智能企业以研发技术创新卡位入链、突破壁垒、打造品牌的发展实践。
这种对创新的执着坚定,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高端谐波减速器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更催生了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制定权,让山东品牌、青岛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透过这场媒体见面会,也让我们清晰感受到了青岛以“链”式思维,整合资源、突破瓶颈,加速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方面的坚实步伐和丰硕成果。
独行快,众行远。深谙这一点的青岛人工智能企业,始终在产业链协同共生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前行。
一方面,协同上下游企业在产品应用、场景赋能方面持续链强产业链。比如,依托自主研发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创新奇智不仅聚焦企业生产端应用场景如场内物流、零部件装配等环节,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也瞄准上游工业设计环节,为产业链企业提供ChatCAD辅助工业设计能力。与此同时,这些上下游企业也在以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反哺工业大模型的持续迭代。据悉,截至目前,创新奇智累计服务超过1200家企业客户。国华智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直言,作为链主企业有责任将上下游企业引入青岛,协同共生。
另一方面,积极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链强产业链注入源头创新活力。比如,海信网科与山东大学、北航青岛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委托进行智慧交通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青铁科技与山东大学、青岛理工等高校联合攻关关键技术……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得以让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诚然,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优先发展的2个先导产业之一,青岛也一直不遗余力地从政策保障方面助力相关企业“链”接各方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日前,青岛发布的支持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12项政策措施就是缩影。
降低算力门槛,提供每年最高100万元的“算力券”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12项政策措施,精准对接企业发展痛点,从算力支撑、成果转化到集群培育形成全周期保障,以真金白银的形式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日,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或将进一步加速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为持续链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链再添助力。可以想见,随着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突破,有望迸发出集群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链”出更多山东好品牌,持续为中国乃至全球贡献更多“青岛方案”。(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王凤一)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