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7月31日讯 “趁热打铁,我们计划在营地内新增一处室外泳池。”近段时间,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峰山西村的壹凡森海度假营地项目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据项目运营经理王旭升介绍,进入暑假以来,该营地民宿房间入住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周末,入住率更是达到了100%。
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依山傍海的帐篷民宿备受游客青睐。 邢志峰 摄
驱车来到仰口湾北岸的峰山西村,沿着海岸线走出不远,就能看到一处错落有致、分布着一顶顶别具特色帐篷的场地,这里就是壹凡森海度假营地。然而,少有人知的是,这处在网上有着不小名气的网红打卡地,就在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滩野地”。“为盘活这处‘沉睡资源’,我们采用‘村企共建’的合作模式,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占股35%,与仁洲集团联合打造了壹凡森海度假营地。”峰山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同功表示,项目投用以来,每年可获得60万元保底收益,并参与项目分红。截至2024年底,峰山西村已凭借该项目累计增收达146万元。据介绍,除直接收入外,壹凡森海度假营地项目还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就业,提供管理、服务、安保等岗位32个,人均月增收约4200元,部分村民还通过销售自产的崂山茶、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拓展了“工资+分红+经营性收入”的多元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峰山西村的壹凡森海度假营地项目,只是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为驱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多元路径的一个缩影。距离峰山西村不远,同处于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的曲家庄村还推出了直升机观光项目,让游客换一个视角感受美丽乡村,不仅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提升了旅游消费层级。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山海资源+文化底蕴”的核心定位,曲家庄村还打造了王哥庄大馒头非遗工坊和生产线,提振产业规模的同时,游客还可参观生产线、参与制作体验,深入了解大馒头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这种“空中观茶园+非遗工坊体验”的拓展项目,不仅让游客享受到空中游览,还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美食,形成了“引流-体验-消费”的文旅闭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作为崂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还聚焦茶农增收、茶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在片区内启用投产了山东省首条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茶叶精制生产线,实现从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到烘干、提香、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据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副主任丛滨介绍,该生产线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精准调控温湿度、时间等关键参数,确保每一批茶叶品质稳定、风味纯正,改变了传统制茶依赖经验、受制于人的局限,实现了从“经验做茶”向“数字制茶”的跨越,有力推动崂山茶品牌向高端化、标准化、可追溯方向迈进。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崂山湾乡村振兴片区打造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赋能中心,通过搭建直播电商平台,为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农产品提供线上销售渠道,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丛滨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文 邢志峰/图 通讯员 王雪梅)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