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个爱心帮扶中心聚起爱的高峰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青岛李沧区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

一粒“快乐沙”,聚起爱的高峰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7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在青岛举行,现场发布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名单,青岛李沧区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逐梦深蓝”讲师团在云南省鹤庆县某小学举办“大国海疆”摄影展。

一粒沙子是微小的,但聚沙成塔,就可以筑起爱的高峰。青岛李沧区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是一个主要由退役军人发起、致力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2012年注册成立至今,这群自称“快乐沙”的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始终关注帮扶困难群体,让身处困境的少年儿童重获新生;他们召集退役军人组成“逐梦深蓝”讲师团,开展海洋国防教育宣讲,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行程超过40万公里;他们在城市社区创立“悦读书房”,在农村推广“行走的书箱”,照亮了孩子们的阅读之路……以爱心为笔、以奉献为墨,快乐沙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53岁的退役军人林风谦,是青岛李沧区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的负责人。退伍前,他曾任北部战区海军石家庄舰政委。当被问到为何会选择成为一名专职社工,林风谦说:“人人心中都有颗善的种子,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发芽生长。”

林风谦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起点,是与一对盲人夫妇的相遇。2000年的夏天,还在部队工作的林风谦在李村街头遇到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父母都是盲人,带着两个孩子从莱州的大山中走出来,卖唱供哥俩上学。林风谦伸出援手,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资助。

快乐沙“领读妈妈”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为社区孩子讲读绘本。

林风谦的帮扶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与他取得联系,求助线索也不断涌来。“一个人的力量犹如一粒沙子微小微弱,一群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在为别人带来温暖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快乐。”此前的帮扶经历让林风谦坚定了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决心。2012年,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开始走上专业化运营道路。

成立13年来,快乐沙已成长为一家AAAAA级社会组织,也是全国首个全面建立了党组织、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社会组织。目前,中心有专职工作人员23人,注册志愿者603人,在志愿服务、国防教育宣讲、社区治理、困境儿童帮扶、全民阅读推广等领域探索出经验模式,开展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家级荣誉12项、省级荣誉20项。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用林风谦的话说:“我只是一根普通的红线,把好心人的大爱串了起来。”

播撒蓝色梦想的种子

当前,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域性、全程性日益凸显。“青少年国防知识,特别是海洋、海防、海权知识的欠缺,让我意识到,我们这群身穿海军蓝的人,应该做点什么。”2012年,林风谦牵头在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组建全国首个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逐梦深蓝”讲师团,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海洋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

这支队伍的22名成员中,有首航钓鱼岛的舰艇主官,有也门撤侨一线的副舰长,有清华大学走出的海军外交官,也有首批航母保障人……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分类别打造海洋国防精品课,让蓝色国土、海军海防、海洋科技等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部队千锤百炼铸就的团结奋进、坚持不懈、奋勇拼搏、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也通过讲师们的身体力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许多孩子听完课后,都会燃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希望火苗。”林风谦说,一批深受影响的年轻人走入军营接受磨炼,脱下军装后,又加入讲师团,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员,把军人的爱国之心、强军之志、奉献之情传播给更多人。

在西藏的朋布西小学,藏族学生听了讲师团的海洋知识课,激动地说:“我们没有见过大海、军舰,但听了这堂课,真的觉得祖国很伟大。”

在红河峡谷的课堂里,彝族女孩在作业本上画下军舰,写下“长大我要当海军!”

在青岛市盲校,讲师带领孩子们触摸舰艇模型,让他们听贝壳里大海的声音,一名男孩趴在讲师石相成耳边说:“叔叔,我今天‘听见’了大海和军舰,谢谢你!”

……

13年风雨兼程,这个由22名老兵组成的讲师团,走进1300多所学校,宣讲2000余场,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行程超过40万公里。

点亮困境儿童前行之路

在快乐沙,“也做烛光照他人”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一些曾经受过帮助的孩子长大成才,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他们串起了微光,汇聚成火炬,照亮困境儿童的前行之路。

在快乐沙社工王新兰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照片,这是2013年快乐沙助学团队到家中看望她和父母的合影。“那时候我刚上小学四年级,父母带我和妹妹从老家日照来青岛务工,母亲身体不好,父亲靠打零工赚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要负担我和妹妹上学。”因符合困难家庭条件,学校推荐她的家庭与快乐沙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王新兰回忆,每年春节和“六一”儿童节,快乐沙的社工和志愿者哥哥姐姐都会到家里看望她,送来图书、学习用品和营养品,有时还会帮他们补习功课。这些凡人善举在小新兰的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当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凭着对志愿服务的热爱,王新兰在今年6月大学毕业后坚定地选择了社工这份职业,成为快乐沙的一员,开展爱心帮扶工作,将爱与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在李沧区虎山路街道春和社区的“悦读书房”,经常会看到童声琅琅、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的景象。小学生芊芊几乎每周都会跟妈妈来“悦读书房”参加绘本共读活动。久而久之,芊芊妈妈成了书房的“领读妈妈”,芊芊也从听故事的孩子成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红领巾领读员”。

“悦读书房”是快乐沙打造的全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图书馆是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公共阅读空间。但受制于场地有限、管理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许多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快乐沙“悦读书房”项目负责人李海霞介绍,为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在李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快乐沙探索在社区建设“悦读书房”,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团队、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打造具备阅读、社交、娱乐、教育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用淡淡书香浸润基层社区,为城市增添一抹温暖亮色。

截至目前,仅春和社区“悦读书房”项目就已服务居民达50万余人次,开展阅读活动700余场,吸引年轻父母、少年儿童、老年人等不同年龄群体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以阅读为媒,为群众参与基层自治、打造“熟人社区”搭建了平台载体。

“我是一粒沙,一粒快乐沙,微小微弱不足道,筑起抵挡风雨的家;我是一粒沙,一粒快乐沙,热爱阳光传递爱,是你是我也是他……”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的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是一粒“快乐沙”,他们以凡人微光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用爱心和行动续写温暖篇章,让志愿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刘佳旎)

青岛日报2025年8月1日5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