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引流、返现诱惑、虚假承诺、伪造学时......暑期学车热,当心这些“坑”

低价引流、返现诱惑、虚假承诺、伪造学时——

暑期学车热 当心这些“坑”

暑期是学车的高峰期,不少学生想趁着假期考出驾照,但驾校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提醒大家在选择时要擦亮眼睛。近期,多名学员向12345·青诉即办和党报热线82863300反映,一些驾校和中介机构在推销时,打出“一价全包”“拿证后返现”“快速拿证”等宣传口号,实际上是通过低价和虚假承诺诱人“入坑”。

套路一 优惠返现难兑现

有的驾校以“拿证后返现”“学费让利”等噱头吸引学员报名。而当学员取得驾照后,返现、让利却无法兑现。

市民马女士今年2月在“某越驾校”报名学车,学费共3800元,驾校承诺拿证后返现820元。5月底马女士考取驾照后,驾校迟迟没有兑现返现承诺。马女士多次向交通运输部门求助,经协调,驾校给出的方案是用一箱红酒和一箱洗衣液抵钱,并称一箱红酒价值3000多元。但在某购物网站上,这箱红酒的售价只有三四百元,洗衣液更便宜。马女士表示,如果当初驾校说的是返还商品,她根本不会报名。

马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最新公布的青岛市驾培行业投诉情况通报显示,“某越驾校”本年度投诉总量居首位,为323件,其中6月退费类投诉为54件。

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表示,该局曾多次约谈驾校负责人,要求妥善解决学员退费问题,但驾校称资金困难,无法明确退费时间,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某越驾校”在发给学员的退费情况说明中称,该校资金困境主要归结于前期为第三方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形成坏账,以及原始股东挪用驾校备用金垫付房地产工程款后未能收回。目前,驾校正通过司法程序索赔,以尽快回笼资金。

另有“某创驾校”的学员反映,报名时驾校承诺取得驾照后返还600元学费,但驾照还没拿到,驾校就关门了。

市民反映“某创驾校”5月还在招生,6月初就关闭了。

小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5月,他在学校附近看到“某创驾校”张贴的“取得驾照后返还600元学费”的广告,于是交了3800元报名。但没想到,该驾校5月底以场地临时施工为由暂停培训,6月初宣布停止营业。此时,小徐虽然只打卡了1个学时,培训账户上却仅剩2080元。最终,在交通运输部门的协调下,小徐转到其他驾校继续学习,但原驾校返还600元学费的承诺不了了之。“不仅没省到钱,还耽误了时间。”小徐无奈地表示。

套路二 “一价全含”被加价

有的驾校在招生时承诺“一价全含”,但学员实际培训时却遭遇额外收费。

“某梓驾校”学员张先生反映,他报名时驾校声称3800元包含考试费,但驾考时让他自行垫付570元考试费,承诺他取得驾照后3个月内退还。然而,张先生拿证已满一年,驾校仍未退费。交通运输部门曾多次协调,但驾校一直称“资金紧张”,将退费时间推迟至今年10月底。

同为该驾校学员的丁先生表示,驾校当初还承诺,考试不过包补考费用。他补考了3次,共支付640元补考费。教练让他自己垫付这笔钱,拿证后再“报销”。但丁先生去年3月拿证,驾校至今未退还这笔费用。

不少网友也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他们学车时被驾校加价的经历。

网友洛洛称,她报名时,驾校承诺“一价全含,周末以及下班时段可以练车”,但当她与教练预约这个时段练车时,被私下要求交700元“升班费”。科目二、科目三考试前,教练还向每名学员收取了330元、300元两笔“模拟费”。

网友小黑反映,他被加收了1000元“升班费”,却没有享受到升班后的服务。小黑说,驾校的广告上写着“拿证仅需1980元”,销售人员承诺1980元包含学费、集训费、模拟费、补考费。当他心动决定报名时,销售人员又极力说服他再花1000元升级为“单人单车”班,并可再优惠100元。考虑到全部费用加起来才2880元,比市面上大部分驾校3800元的费用低,小黑就报名了“单人单车”班。但在实际培训环节,他根本没有享受到单人单车的服务,而是跟其他学员一同排队集训。不仅如此,考试前,他也被教练加收了“模拟费”。

套路三 “快速拿证”无保障

有的驾校以“快速拿证”作为卖点,有学员反映,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实际拿证时间根本无法确定。

“报名时驾校承诺40天拿证,但到科目二、科目三培训时,却要排队约车。”市民魏先生讲述了他在“某海驾校”学车的经历,该驾校只有6台学时打卡设备,而排队练车的学员多达上百人,每天只能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安排练车,只有前几位接龙的学员才能获得次日的上车机会。

一位来自“某达驾校”的学员表示,报名时驾校宣称“快速拿证、随到随练”,然而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提前预约,未预约者即便到校也无法练车。更令人失望的是,有几次他预约后到校练车,却被告知车辆故障无法使用。教练私下透露,若想优先练车,需要加钱购买所谓的“优先练车权”。

学时打卡是驾校培训的硬性要求,然而,有的驾校试图以非法途径刷学时,以此缩短学员实际培训时间从而快速拿证,节约培训成本。

近期,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通报了两家学时造假的驾校,涉事驾校已被停止招生。通报显示,青岛海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为未经其培训的学员伪造、上传虚假学时;青岛鲁御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未将部分学员录入青岛市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并未在本校按照教学大纲对学员进行计时培训,而是违规通过外地驾校为学员上传虚假学时。

业内人士透露,个别驾校利用外地监管漏洞,将本地学员的学籍挂靠在外地驾校盗刷学时,学员实际未到外地培训。待驾考时,将学员学籍转回本地。这类行为违反了驾培行业计时培训的相关要求,扰乱了行业正规经营秩序。对于学员而言,没有按照《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完成足额学时,培训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盗刷学时行为一旦被有关部门查实,不仅会取消考试资格,已通过的考试成绩作废,还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调查 缺乏诚信 逃避监管

青岛市自2023年5月10日起,全面实施驾培学费第三方存管服务,全市正常经营的合规驾校均上线“青学驾”平台(微信公众号),学员须通过该平台报名缴费,方可参加培训。该平台实行“一费到底”的收费模式,学员通过“青学驾”缴纳的培训费,包含了培训全流程的所有收费(如学时培训费、学时卡费、模拟器费及约定的培训增值服务费等)。“青学驾”平台还声明,严禁驾培机构代收、代缴第三方费用,或以任何形式巧立名目变相收费,也不得以赠送礼品、返现等手段恶意压价竞争。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团购类、直播类的社交平台上,一些驾校、中介机构大打价格战,通过低价引流诱导学员报名。例如,在某团购平台上,一驾校推出的C1、C2大学生优惠班团购价低至2295元。团购页面上,没有明确标注费用构成,“额外费用”一栏也没有公示其他收费项目,这给后期驾校向学员加收费用埋下了伏笔。在一些直播间和自媒体平台上,自称是驾校教练或营销人员的人以拿证后返现、退还考试费或额外让利等承诺吸引报名者。

“驾校的低价团购,以及让利、返现、退费等承诺,其实没有安全保障。”一位驾培行业人士表示,驾校营销人员或中介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招生,一些人员为达到引流目的,会虚假承诺、夸大宣传。目前,所有驾培学员必须通过“青学驾”平台报名,并按照驾校在该平台上公示的价格全额缴费。以C1普通班为例,驾校在“青学驾”的公示价普遍为3800元。这就意味着,无论驾校或中介机构向学员承诺的报价多低,学员均要先向“青学驾”缴纳3800元学费,该费用会被冻结存管在学员账户中。银行将根据培训进度,按比例向驾校拨付学费。然而,当驾校收到全额学费后,是否会按照约定退还差价、兑现返现和让利等承诺,便不再受平台监管。

这名业内人士还指出,驾校是重资本行业,其成本由场地、车辆设备、人工、运营等多部分组成,过低的价格无法覆盖培训成本。因此,一些低价驾校会通过额外收费来弥补成本,或通过减少学时、降低服务质量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另外,低价驾校的教学资源难以保障,存在车辆老旧、教练不足、训练场地有限、排队练车等问题,影响学车体验和进度。

举措 加强整治 及时预警

6月18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报名学车攻略,提醒广大学员务必通过“青学驾”平台报名、缴费,切勿私下转账给教练或中介,同时要警惕通过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或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私下收费的现象。不要轻信驾校“不打学时”“快速拿证”等诱导性承诺,不要配合驾校“刷学时”。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学驾”的使用流程,记者模拟体验了该平台的报名流程——登录微信公众号“青学驾”后,页面弹出违规驾校的通报信息和学车的相关提醒;平台展示了全市合规驾校的联系方式、培训班型、收费标准、投诉情况、学员评价、教练员信息等内容,可以帮助学员选择优质的驾校和教练;选择好驾校和培训班型后,点击报名按钮,在阅读完报名须知后便需要上传身份证、头像照片并填写相关信息,之后还要签订培训合同、支付学费。

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做客“民生在线”,回应网友关于“如何保障市民学车权益、提升驾培行业服务质量”这一问题时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在规范计时培训方面,加大对“停车打学时”“跑码”“异地学时造假”等违规培训的整治力度,实施学员+教练员培训过程活体抓拍验证措施。在夯实驾培基础安全方面,对教练员、教练车、教练场地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其符合国标及教学要求。在化解投诉纠纷方面,实行投诉数据“月通报、月公示”制度,定期公布驾校投诉量、投诉类型及排名情况。对于拖延退费的驾校,将及时发布报名预警;对拒不配合处理的驾校,将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督促其妥善解决;对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驾校,将依法依规及时移交执法部门处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正)

青岛日报2025年8月1日7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