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重生 101岁老人跨越“人生骨折”难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再次突破手术“禁区”

84日,张女士迎来了她101岁的生日,而这个庆生的场地也格外特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病房。“没想到,我还能够站起来过101岁生日,非常感谢刘涛主任,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张女士紧攥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外科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刘涛的手以表感谢。728日,张女士在家里不慎摔倒,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百岁老人遇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在医学领域,老年髋部骨折被形象地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个看似温和的名称背后,隐藏着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相关患者一年内死亡率约30%,而且年龄每增加一岁,死亡率增加4%。对百岁高龄的老人来说,选择保守治疗几乎等同于开启了生命的倒计时。

728日上午,张女士在家中意外摔倒,这次跌倒让张女士的治疗方案成为关乎生存质量的关键抉择。“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即使能存活下来,老人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医生向家属详细分析并说道:“长期卧床将引发肺部感染、褥疮、肺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致命并发症。”的当然,对于百岁高龄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同样令人望而生畏——但若不手术,就意味着永远放弃重新站立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就在家属陷入两难之际时,通过多方打听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团队对手术治疗很有经验,家属立即带着老人赶往医院就医。

  经检查,张女士确诊为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意外摔倒前,张女士身体状况很硬朗,这也为后面实施手术创造了极佳条件。当刘涛询问家属是否选择手术时,一家人几乎没有犹豫:“做!我们相信医生!”张女士的外孙紧握医生的手,眼神坚定,“姥姥一辈子坚强,我们不能让她在病床上度过余生。”这一刻,医患之间的信任桥梁悄然架起。

 

挑战超高龄手术“禁区”

面对如此高龄的患者,创伤骨科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快速响应、迅速评估、立即收入院。给百岁老人做手术,就像走钢丝。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到位,麻醉药物的用量差之毫厘,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专家团队仔细评估张女士的身体状况,经过多学科会诊,最终确定实施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的手术方案。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固定牢固、恢复快的优势。尤其适合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能让患者在术后早期就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731日,手术如期进行。麻醉科团队采用先进的复合麻醉技术,既保证镇痛效果,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生理功能的干扰。主刀医生刘涛和助手江涛应用手法闭合复位获得成功。通过术中透视精准引导,手术团队应用微创手术,精准植入髓内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

术后恢复同样是一场硬仗。回到病房,护理团队立即启动24小时特别护理,密切监测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第二天,张女士便能下床在家属的搀扶下行走。

84日,张女士迎来了自己的101岁生日,家人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妙手回春 德艺双馨”。这八个字背后,是一位世纪老人跨越生死考验的生命赞歌。“感谢刘涛主任,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给了姥姥第二次生命。”张女士外孙紧握医生的手,声音哽咽。这样的场景在医院里并不罕见,但每一次都让人心头温热。

 

山东首家老年髋部骨折关爱病房已成立十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始终走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领域的前沿。2015326日,医院率先在山东省成立首个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组,开创性地采用多学科共管模式,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照护。

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患者需求的提升,201910月,医院进一步升级服务,正式成立“老年髋部骨折关爱病房”多学科合作中心。该中心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集中化、规范化的全程管理。

据刘涛介绍,中心通过建立专属绿色通道,优化诊疗流程等措施,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同时,团队制定系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积极推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有效缩短住院周期。

“经过了十年的创新发展,我们的共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刘涛表示,“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由原来的3.94天降至3.06天,平均住院日由14.25天缩短至7.88天。仅2024年就有近300例髋部骨折患者康复出院,今年截止到目前已经开展150余例手术。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成功救治的高龄患者年龄纪录也在不断刷新。”刘涛说。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徐小钦 通讯员 冯萍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