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千亿GDP门槛仅一步之遥的平度,如何锻造强市密码?

以制造业升级打造引擎,以特色农业夯实根基,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以城市建设赋能品质,以精准施策重塑治理——

平度:“五区建设”锻造强市密码

距千亿GDP门槛仅一步之遥的平度,正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布局、砥砺奋进。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总投资139亿元的122个技改项目实现纳统,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9%;5大优势产业聚链成势,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迈世嘉子午轮胎项目一期等一批大项目加速推进;夏粮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连续13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连续12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今年上半年,平度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七河生物菌菇大棚依托智慧平台,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

在提质创优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宜居样板区、民生幸福均衡区、社会治理引领区“五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从改善民生福祉,到全方位激发发展活力,平度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五重奏”,正多维度、深层次地释放自身发展潜力。

产业跃升,先进制造业“提质壮骨”

冲刺千亿GDP,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关键驱动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烈日炎炎,东橡科技新材料项目二期现代化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抓紧生产,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东橡科技新材料项目是山东省重点项目,由平度市南村镇已落户企业青岛环球输送带有限公司投资。“二期项目提升了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可年产输送带2.1亿平方米,是亚洲地区高强力输送带产能最大单体工厂,产能排全球前三。”公司总经理李坤辉介绍。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科技创新。李坤辉告诉记者,为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企业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年投入总收入4%的研发经费用于技术创新,“我们建有输送带行业全国最大密炼中心,拥有全国首台超大型GN700、GN580密炼机和大型500双锥双螺杆挤出压片机,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领域走在行业前列,竞争优势明显。”

这种专注创新、将“一米宽”产业掘至“千米深”的实例,在平度制造业并不鲜见。钢研昊普的工程师团队历时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超大型热等静压装备,把300吨级装备的温控精度做到±5℃,相当于在足球场大小的空间里控制每粒沙子的温度;立博汽车变速箱的齿轮啮合噪音被控制在35分贝以下,比图书馆翻书声更轻微;花帝集团扎根平度,深耕细作食用香精香料研发、生产近30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3%,居国内前三……平度一批企业用匠心打磨技术,用创新定义标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平度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策略,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示范企业创建成果显著,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同比增长16.7%,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19家、同比增长101.7%。

在平度,机器轰鸣的车间与塔吊林立的工地交织成产业跃升的生动图景。这里不仅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孕育着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

“4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青岛慈航机场项目与地铁集团成功签约,总投资38亿元的远景北方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落户,高温合金、船用发动机、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全国领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经验入选全国低空经济典型案例库。”平度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平度聚焦“4+5+1+1”创新型产业体系,精准突破20条细分赛道。今年前7个月,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26个、总投资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79%。

打破定式,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平度是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青岛市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农业一直是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平度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深挖潜力、培优特色、打造示范,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式,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以新兴科技赋能农业转型,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彰显新成效。

走进蓼兰镇的七河智慧化香菇菌棒生产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与传统农业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香菇大棚内安装了调温系统、通风系统和传感器,依托5G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传感器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智慧平台终端;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实时监控各个大棚的情况,并远程调控各个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状况,保证香菇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智慧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测整个园区的香菇菌棒销量、香菇产量、库存量,以及用电用气等能耗数据。”七河生物办公室主任陶晓元一边向记者演示软件一边介绍,“通过应用智慧化技术,整个园区实现了从进料、育种到生产、加工,再到储运、销售的全链条智慧化决策、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一个人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20多个大棚,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则降低30%。”

这是平度用工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的缩影。“用工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就是将机械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无人机等工业设备有效应用于农业,并辅之以现代科学管理技术。通过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无序、依靠经验、信息不畅、产业链条短缺等情况,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化,进而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辛俊杰表示,这是推动平度农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在具体举措上,平度一方面着力打造优质蔬菜、现代果业、生态循环等6大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农产品种植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实现精细化、高端化。另一方面,聚焦重点农产品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快构建粮油、畜禽两条百亿级产业链以及蔬菜、果品等4条十亿级产业链。

除了在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方面不遗余力,平度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富足方面也不断发力。

数据最有说服力。上半年,平度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居青岛区市首位。

惠民有招,“民生清单”变“幸福图景”

发展的温度,藏在教育、医疗、养老的细节里,体现在人们的高品质生活中。

平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用“小财政”办好“大民生”,高质量推进10件22项民生实事,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幸福均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上半年,民生支出5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7%。

作为青岛市属龙头中医医疗集团——海慈医疗集团北拓的核心载体,海慈医疗集团平度院区新院区主体结构已封顶。

海慈医疗集团平度院区副院长崔仁刚介绍,新院区定位为平度市医疗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青岛市北部中医诊疗次中心。它将依托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底蕴和综合实力,规划设置齐全的临床医技科室,重点强化中医特色优势学科,同时提升急危重症救治和复杂手术能力。

这是平度医疗发展提质的一个切片。医疗是民生之需。平度聚焦医疗服务高效便捷,加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平度市妇幼保健院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312处村卫生室完成改造提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4%。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以来,平度聚焦教育资源扩优提质,调整重组31个教育集团、惠及学生12.8万人,威海路学校和广州路小学北校区即将交付,58所幼儿园完成托育备案、新增学位2411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通过评估认定。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稳就业扩岗位、提升社会保障力度、新增小微停车场……平度着力解决好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居住、就业等现实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好地惠民富民安民。

8个安置区项目稳步推进,胜利路南、八里庄等2个安置区顺利回迁、惠及群众536户,14个保交房项目竣工交付、3680户群众圆了“安居梦”,204个旧改小区改造成果持续巩固……今年以来,平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因地制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能级活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生态宜居样板区建设展现新图景。

政治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向好,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平安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平度强化依法高效、多元共治的系统思维,社会治理引领区建设开创新局面。

从车间的轰鸣到田间的丰收,从产业的协同到民生的温度,平度上半年的“答卷”,写满了“质升量稳”的密码:以制造业升级打造引擎,以特色农业夯实根基,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以城市建设赋能品质,以精准施策重塑治理。这座城市正以多元协同的发展韧性,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青岛日报2025年08月10日1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