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养老服务关系着千家万户,是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针对养老服务网络不完善、支撑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青岛将提升老年群体服务保障水平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扎实推进精准整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有少数失能、失智、半失能、半失智老年人既没有进入养老院,也欠缺居家照料自己的能力……”胶州市考虑到困难老人的身体状况、居家养老购买力有限等问题,由胶州市本级、镇(街道)两级财政每季度按照1∶2的比例拨付资金,为胶州户籍60周岁及以上低保中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补贴。除了资金保障,通过修订完善《胶州市镇(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监督管理办法》、印发《胶州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规范》,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胶州市已累计为困难老人提供超过5万次触手可及、温暖细致的上门服务项目,让老人安享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幸福晚年。”胶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泽说。
养老助餐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织密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的重要一环。“香喷喷的黑米出锅了,明天有黑米粗粮馒头。”8月4日晚,即墨区通济街道和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助老食堂负责人刘晓娜一边发朋友圈预告次日菜单,一边忙碌地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助老食堂启用以来,每天为六七百位老人提供热乎可口的饭菜。
这是即墨区提升农村老年群体服务保障水平的一个场景。与此同时,灵山街道牛齐埠村养老服务站、通济新区开元村养老服务站、北安街道兰东村养老服务站等农村助老食堂也陆续开办。“目前,全区已有3.5万名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服务,助餐服务覆盖范围正持续扩大。”即墨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涛介绍。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即墨区从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支撑等方面入手,确定强化区级失能照护水平、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居家养老质量等12条措施,满足老年人在失能照护、医康养结合、助餐、娱乐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头等大事”,学习教育的实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成了多少实事。李沧区围绕解决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扎实推进整改整治,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针对社区老人就餐、就医、保洁等服务问题,李沧区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作为目标,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中充分考虑人口密度、老年人分布等因素,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多种方式,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等六助73项养老服务,全面覆盖老年人生活各方面。
莱西市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方面,加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发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作用,建成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心3处;在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8家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内设医疗机构,4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一桩桩、一件件,惠民生、得民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各级各部门一体推进学查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过硬作风,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暖民心、惠民生的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民生清单”变成“幸福答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