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探索特色楼宇党建新路径,激活区域融合治理新动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1日讯 日前,在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南区荣膺“2025年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区”称号。市南区已连续两年获此国家级殊荣,彰显了其在楼宇经济提质升级方面的成效,其中,楼宇党建作为“引擎”,激活了区域融合治理新动能。

在寸土寸金的青岛浮山湾畔,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汇聚着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楼宇经济发达,也带来了“治理碎片化、服务难落地、楼社相隔离”等问题,面对这些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治理新课题,市南区深化“一轴四联”模式,以“楼宇党建引领区域融合治理”为突破口,将组织建在云端、服务沉到门口、治理融于日常,探索出一条特色楼宇党建新路径。

组织沉下去,力量聚起来

为了解决楼宇党建“空白点”和“两张皮”问题,市南区出台《市南区加强楼宇党建工作十条措施》,建强“区委-街道党工委-楼宇党委-驻楼企业党组织”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从制度层面推动“一轴四联”在重点楼宇落实落地。

开展“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推动全要素治理资源下沉赋能楼宇党建,30位区级领导带头包联35座重点楼宇担任党委书记;街道处级干部全覆盖担任副书记;组织部门选派10位职级干部全脱产下沉,配套制定《楼宇党建工作指引》白皮书,明确14项下沉干部履职清单,为项目化、清单化抓好任务落实提供指引。

效果立竿见影,在青岛涉外法务区,新成立的楼宇党委迅速成为“强力黏合剂”,将法务区秘书处、政府职能部门、律所、入驻企业、街道社区紧密联结。

“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现在沟通协调顺畅多了,一些跨部门的法务难题,通过楼宇党委牵头的联席会就能高效解决。”山东汉普法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古晓鹤表示。

服务精准化,阵地有温度

楼宇党建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匹配企业和白领的“刚需”,服务供给摒弃“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着力推动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从单一活动场所向综合服务阵地迭代升级。

今年以来,市南区以海天中心“旗舰型”党群服务中心为标杆,联合国信集团优化功能设计,打造集“党建、营商、人才、共享”于一体的服务高地。

具象延伸“政企联动”强服务、“会企联动”促发展、“楼企联动”谋共赢、“楼社联动”优治理的“四联”模式内涵,区委组织部统筹部门单位、行业协会、辖区企业、街道社区等资源,试点推出“白领解忧铺”“充电魔方·职场开挂”等10个精品党建项目,将服务嵌入白领工作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有效解决了传统党建活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区委组织部会同区委社会工作部,依托区级楼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发改、工信、行政审批、招商等部门,走进楼宇,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企业发展和白领职工的急难愁盼。每季度举办“楼宇开放日”活动,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深入楼宇一线,围绕产业升级、空间拓展、服务优化等主题开展精准对接,推动政策资源直达企业,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治理融进去,楼社一家亲

高楼大厦与属地社区比邻而居,如何打破“物理相邻、情感疏离”的难题?市南区加快构建区域化党建治理格局,着力推动“楼社融合”。

涉外法务区与汕头路社区党委试点推行“委员双向进入、资源双向开放、活动双向参与、需求双向对接、治理双向协同”的“双向五联”工作机制,有效打破了楼社壁垒。

在湛山社区,一项创新设立的“楼宇发展基金”为楼宇社区之间架起了新桥梁。“我们鼓励楼宇企业自愿捐赠,专款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改善楼宇公共空间和共建项目,没想到大家热情很高,很快就募集了20多万。”社区居委会主任辛凯说,“把这钱用在刀刃上,楼宇企业捐赠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社区的一份归属感和认同感。”

激发楼宇内生治理活力同样重要。香港中路街道在中环广场等4座楼宇成立“楼委会”,建立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充分调动入驻企业积极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治理”,成功解决了楼内招商引资、改造更新等13项共性难题,有效提升了楼宇自我管理和服务品质,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通讯员 李书岳)

责任编辑:吕靖雯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