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为“第一响应人”!青岛这场“生命急救培训课”很接地气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2日讯 方向盘上的坚守者,也能成为生命线上的摆渡人。8月11日,一场特殊的急救课堂在公交车上开课。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389路驾驶员郑吉凡,这位刚刚荣获青岛市“最美第一响应人”称号的公交司机,化身急救讲师,为社区居民、学生们传授应急救护知识,搭建起一道守护生命的“移动防线”。

郑吉凡讲解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这位有着12年驾龄的老司机,不仅以平稳驾驶赢得乘客赞誉,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今年5月,郑吉凡驾驶公交车遇到路边的昏厥老人,他果断停车施救并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抢救时间,也正因这一善举让他获得了“最美第一响应人”的荣誉称号。

“方向盘握在手里,责任就扛在肩上。”郑师傅告诉记者,“作为公交司机,我们每天穿梭在城市街巷,既是交通参与者,也可能是最先抵达现场的救援者,我们都能成为‘第一响应人’。”

郑吉凡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为了让不同年龄层的学员都能掌握急救技能,郑吉凡精心设计了分层教学内容。针对中小学生,他用动画演示和情景模拟的方式,生动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小朋友们看,当有人被糖果卡住喉咙,我们可以这样站在他身后,双手比个‘剪刀’,快速向上挤压……”他一边说,一边与学生志愿者配合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面向社区居民,重点讲解日常突发状况应对。面对“老人突然晕倒怎么办”“夏季中暑急救妙招”等实际问题,郑吉凡耐心解答,并手把手教授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居民们尝试模拟练习,不少人还拿出手机录制视频以便复习。

针对大学生,着重讲解公共场所应急处置。郑吉凡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公交站台、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紧急情况应对策略。“遇到突发情况别慌,先确保自身安全,再根据能力施救。”他特别强调,“第一响应人不是要做超人,而是要做有准备、有智慧的守护者。”来自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小卢表示:“平时在课本上学的理论,今天在郑师傅这里找到了实践的落脚点,这种‘接地气’的教学太有意义了。”

郑吉凡为大家颁发证书

课程结束后,郑吉凡为大家颁发了此次活动的实践证书。社区居民李大爷感慨:“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今天学了才知道,普通人也能成为救命的关键一环。”中学生宋凌萱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证书:“以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忙,我也能派上用场啦!”大学生们则围着郑吉凡,约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校园,组织更多同学参与急救培训。

李沧巴士第九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公交场站不仅是发车点,更可以成为服务社区的文明驿站,今后我们也会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更多人掌握守护生命的技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王笑菲)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