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4日讯 8月13日,2025市南区“智创未来”浮山湾对话会成功举办。本期对话会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细分领域发展,搭建政府、产业、学界深度交流平台,共绘市南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图。
大会以“智启生态 链动市南”为主题,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青岛市高质量招商引资指挥部办公室指导,市南区人民政府主办。
会上,市南区委书记王锋表示,市南区将推出三大举措加速市南区人工智能产业能级跃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是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和独特区位禀赋,持续深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并着力完善与市直国有企业在场景开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机制;二是聚焦垂直领域大模型等关键方向,坚持引育并举,在精心培育壮大本土人工智能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人工智能企业;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协同、富有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产业供给与市场应用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端与应用端高效衔接。
山东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行企业火山引擎,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典型企业青岛地铁、青岛港国际,专注于视觉大模型研发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兔展智能,以及市南区垂域模型代表性企业诺亚信息、美迪康数字等企业负责人受邀参会,会议汇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政、产、学、研核心力量,嘉宾齐聚一堂,展开深度对话。
现场,青岛市国有企业代表青岛地铁、青岛港国际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其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成果及场景开放情况,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火山引擎、兔展智能、诺亚信息、美迪康数字分别围绕当前人工智能业务、模型研发及应用等依次进行分享。交流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市南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结合市南区全区域全领域“人工智能+”行动和会上企业分享内容,从技术创新、场景对接、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意见。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赛道承载区,将人工智能列为“1+6+1”主导创新产业体系中数字经济产业的重点发力赛道,从顶层设计、政策赋能出发,推进“1234N”体系建设。近日,市南区印发《市南区全区域全领域“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主动布局产业发展赛道、挖潜创新应用场景,抢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地,构建区域经济新优势。目前,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跃升的核心驱动力,市南区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垂域模型重要承载区,高度重视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培育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垂直领域大模型及综合服务平台数量超过30个,覆盖智慧交通、智慧化工、港口物流、智慧海洋、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能化管理、数据治理、内容生成等10个领域。
本次“智创未来”浮山湾对话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市南区在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构建一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下步,市南区将围绕全区域全领域“人工智能+”行动,以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地为目标,围绕打造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和应用示范区2大任务,持续夯实算力、数据、算法3大基础底座,大力培育数据要素、AIGC、智能体、垂域模型4个细分赛道产业集群,持续拓展文旅、教育、海洋等N个创新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全区域全领域深度渗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