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数智创新铸就样板——“金湖经验”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

“小黄,帮我看看这码怎么缴燃气费?”在亢家庄社区养老食堂,78岁的张大爷举着手机向工作人员求助。对准墙上的“社区治理码”扫了扫,张大爷的手机屏幕上立刻跳出缴费、订餐、预约理发等服务选项,跟着指引点了几下,燃气费就缴好了。

2025年,青岛市市南区大数据局以市南区金湖路街道为试点,用元宇宙数字孪生、AI大模型等新技术为基层治理“换脑升级”。这场变革没有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化作了居民家门口的便利、社区里的智慧、应急时的高效,悄然重塑着城市的肌理。

金湖路街道社区网格员指导居民扫便民服务码

智慧服务打通“便民路”,惠民温度升起来

“扫码就能办好多事,太方便了!”这是金湖路街道居民对街道“社区治理码”的共同感受。作为全市率先试点的创新举措,这枚二维码整合了基础医疗、食堂餐点、便民服务、智能出行四大板块,水电气暖缴费、社区服务队预约等30余项高频服务“一码集成”,已覆盖4个社区300余个楼宇,服务群众4万余人。AI技术与居民诉求深度融合,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金湖路街道便民服务码“医、食、住、行”四大板块

智能会议系统让基层服务更精细。集“政务办公+纠纷调解+议事协商”于一体的系统,在纠纷调解中化身“好帮手”——语音实时转写提取争议焦点,大数据自动匹配法律法规与历史案例,为调解提供专业支持。截至目前,成功处理邻里噪音、公共空间占用等纠纷35起,成功率达98.5%,让矛盾化解又快又规范。

金湖路街道AI智慧调解

数据共享让服务更“对味”。“慧安佳”平台与街道治理系统深度对接,构建“居民需求——数据匹配——服务响应”闭环,求医问诊预约、家政服务对接等延伸至社区一线。针对老年人口集中特点,定向增设适老化改造、健康监测等服务,覆盖500余户老年家庭,精准服务送到家门口。

全域感知织密“防护网”,治理底数清起来

漫步金湖路街道,科技脉络悄然涌动。针对鲁润静园、博思公寓等人员密集区域,多台全域高点全景摄像机全天候值守,集成全景画面、细节监控与热成像功能,人群聚集、设施异常等情况实时捕捉,再联动地面低点摄像机形成“高低搭配”,全局展示、数据融合、报警统计一键完成,为治理装上“千里眼”。

空中维度同样不松懈。搭载三镜头与AI目标识别模型的无人机,成了街道的“空中巡逻兵”,违章停车、人群聚集等异常情况自动识别并告警,应急事件发生时,快速定位点位、回传现场画面,让指挥决策更精准,截至目前,已提供取证支持和纠纷处理10余起,应急处置效能显著提升。

金湖路街道安平办负责人千里给北京大学研学学子演示无人机AI巡航

数字建模则为街道发展留下“成长档案”。依托无人机高精度测绘生成三维模型,结合市南区“智慧低空”政务飞行支持,定期更新辖区2.08平方公里倾斜摄影底座,建筑旧改、道路更新、设施增设等变迁一一记录,实现治理要素四维可视化与动态监测,为规划布局、品质提升提供全周期数据支撑,让城市更新更具科学性。

倾斜摄影数字档案

AI治理构建“新格局”,治理效能提起来

在金湖路街道,AI智能体成了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依托智慧平台,基于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诉求办理小助手”“AI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特色角色,构建起有区域辨识度的AI治理体系。其中,“诉求办理小助手”关联80万字符法律条款,以“AI和事佬”身份参与矛盾调解,累计回应居民搜索8000余次,办理政务热线等诉求342件,矛盾化解成功率升至98.7%,诉求渠道更畅通。 

金湖路街道调解现场

“智能调解一体化平台”让专业服务不打折扣。整合讯飞高精度语音转写技术,调解对话实时记录、争议焦点自动提取、结构化纪要快速生成,再调用DeepSeek法律助手输出依据、案例与建议,既提升专业性与效率,又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为治理注入技术动能。

技术融合更让治理模式迭代升级。借鉴杭州“红茶议事会”与“世界咖啡”模式,搭建嵌入AI辅助决策的智能议事平台,实时抓取高频诉求与矛盾焦点,联动政策法规库生成多维度方案,构建“技术赋能+多元参与”共治新范式。累计组织议事会12场,解决民生问题23项,治理效能显著跃升。

从全域感知的“数字底座”到智慧服务的“惠民场景”,再到AI治理的“创新生态”,金湖路街道的智慧化升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未来,在市南区大数据局的指导下,“科技赋能、协同共治”的“金湖经验”将持续落地生根,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基层力量。(来源:微市南)

责任编辑:刘琴

分享到 分享